🏡 您的位置:首頁 > 青田 > 文史综合

鐵店巷:似水流年下的風華

✍作者: 杜森妙   🌎來自: 賴氏網   🕗時間: 2011-3-6   👆浏览: -

tags:

    古老的打鐵鋪早已不在,幾經變遷,那壹段歷史只濃縮成“鐵店巷”三個字。
 
  循著後街壹路探詢,“鐵店巷”的標誌終於出現在了眼前。這個古老的巷名似乎也如同眼前這塊陳舊的牌子壹般,隱匿在城市的車水馬龍裏,只在附近這壹帶人的認知裏呼吸著。

  鐵店巷長約150米,寬約3米,站在巷口,往裏壹望就是壹折,壹時看不到盡頭。旅臺鄉親詹海峰先生告訴筆者,早在宋朝時期,鐵店巷口就已有壹兩家打鐵鋪,為當時的居民打制壹些農具等,鐵店巷的名稱也由來於此,歷史悠久。盡管之後朝代更替,鐵店巷的名稱壹直傳承了下來。據縣誌記載,1952年底,美術文藝家王為綱先生和其他同道中人在這裏建立青田鶴城鎮石刻小組,並於1953年在此舉辦了第壹次 “青田石雕展覽”。此外,1960年5月,鐵店巷還成立了浙江省青田工藝美術學校,只是該校於1961年便停辦了。

  既有如此繁多的往事,想來曾經這裏也是幾度喧嘩了。如今歷史演繹,繁華變遷,鐵店巷留下的是壹副清悠閑適的生活本態。

  文/杜森妙 圖/張永益

  壹半古老   壹半時髦

  走進巷口,傳來的不再是曾經打鐵時重重的鐵器聲,這裏已經成了完全意義上的居民區。因此,壹接近小巷,竄入眼球的是壹群家雞。它們只是安靜地彼此相伴著,不時地去專為它們準備的菜盆裏吃點小食。陰雨時節裏,小巷像它們壹般沈默,壹般安逸,只是坦誠地把兩邊的建築,以及穿梭於時空的視覺與氣息隨著壹路的漫步緩緩展開在行人面前。

  不出幾步,妳便會驚訝地發現,這裏似乎珍藏著兩個不同版本的過往。壹邊是低矮的折窗、斑駁的門墻,讓那些或獨立或成片的建築看起來有著無盡的滄桑。虛掩著的舊式門也讓人不由地想象裏面是不是住著壹個泛黃而神奇的故事。而另壹邊則是較現代的防盜門、百葉窗,使它們較之前面的建築顯得多了份時髦和朝氣,少了些年紀和經歷。據壹位住在該巷的居民介紹,鐵店巷裏確實有不少房子建於民國時期,距今都有近百年歷史了,可謂老古董。而其他那些零零散散的建築則大多在近二三十年間重建或者修繕過。雖然算不上新式建築,但相較而言確實也跟那些老屋隔開了半個世紀的光陰,亦不可謂之不新。

  但也正是這樣古老裏跳躍著新時代的脈搏,才說明我們的鐵店巷與這個社會真實地在聯動著。壹位住在改裝過的房子裏的陳阿姨,對於鐵店巷如此交叉式的建築風貌如是說。

  壹半公房    壹半私所

  據調查統計,鐵店巷如今共居住著120多人。在與其中不少人的對談中,存在著壹個很有趣的現象。他們總是搶先告訴妳他們住的是公房還是私所。原來,在這條長長的巷子裏,不僅存在著新舊的差異,而且還廣泛流傳著壹個關於房子公有私有的大眾話題。

  所謂的公房,歸屬於政府,住戶只需支付小額的租金便可長期在此居住。每每詢問,鐵店巷裏的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指向同壹處建築。那處建築由幾棟樓組成,樓層參差不齊,門前有壹棵大樹,在冬季的蕭條裏,幾乎是整條巷子生命力的重心。據老居民介紹,這裏是鐵店巷最大的公房,裏面曾安置了當時從西門外搬遷而來的最早壹批人,因此也被稱為稱民房。而離該建築往北行個十來步,也是此巷內較為重要的公房,由50年代的派出所所在地變遷而來。如今這裏已不再是純粹的公房,而是獨門獨戶,部分歸公,部分歸私。門上方的五星標誌在時光的風化中已經不再清晰,卻仍舊無言地透露著它的權威與莊重。

  為何這裏存在著如此多的公房?推開歷史的塵埃,在五六十年代,也就是解放初期,這裏是縣內不少單位的職工宿舍。據壹位退休在家的劉姓老人回憶,原來這條巷子裏住著很多縣成衣社裏的職工,還有壹些公房住戶則來自當年的百貨公司、五金行等單位。她自己現在所居住的就是在70年代已經倒閉的飲服公司留下的公房。據她介紹,到了七八十年代,上述單位有不少在時代的變遷中消失了,公房有的變成了私人的,有的依舊還是公房,安頓著以前的老員工。

  即使是這樣的界定,但對這裏的居民來說,並沒有對生活產生本質的影響,它也在歷史的演變中成了壹種全民可以共同承載的標誌與記憶留存了下來。如同那些隱藏在巷子深處零散而繁多的私人住所壹般,成為鐵店巷眾多過去的光景裏散發的光亮之壹。

  現如今,巷子裏人來人往,換了壹批又壹批的住戶。其中不乏壹些久居此地的老人家,也有不少搬遷而來的新居民,無論傳承或更替,公私房的話題卻始終在繼續著。

  壹半留戀   壹半求變

  有人有建築的地方,壹定有生活。鐵店巷也不例外。深邃的小巷,遠離市井生氣的打擾,這裏的人們有著怎樣的生活?推開“吱吱”作響的門,穿梭過壹個個窄小的通道,終得窺見這裏披著神秘面紗的平凡生活。這裏似乎住著很多獨居老人,幾方小小的屋子裏,總有壹兩個老人。或者壹人坐在屋內烘火取暖,翻著日歷細數生活;或者站在屋外望著某處,與經過的鄰居點頭微笑,順便還扯上幾句家長裏短。聊起鐵店巷,他們總是溫和質樸地笑笑,壹直稱贊。“南邊就是大街,北邊就是後街,想出去走走很方便,買點東西也方便。這樣的生活不就很好了嘛!”如今已經94歲的劉娟最簡單的肯定,得到了身邊壹批人的支持。劉娟的女兒幾度想將其接至自己在別墅小區的新家,都被她拒絕了。問其原因,她只是淡淡地回應:住慣了,這裏朋友多,呆著安心。或許這也是為何這古老的深巷裏住著這麽多花甲老人的原因吧。

  當然,對於巷子裏略顯落後的生活條件,不是所有人都抱著這樣樂觀的態度。特別是對於居住在這裏的年輕壹代而言。有人抱怨下雨天巷子裏總積水,不方便行走;有人對整個巷子只有壹個公廁深有意見;也有人壹心盼望著某壹天舊城改造的腳步會來到這,給這條歷史悠久的巷子壹次變革的生機。

  到底留存才是真實的仰望,或者改革才是本質的發展?於鐵店巷這樣壹條經歷了似水流年幾多春秋的歷史產物來說,追問已是無言。它本身積澱的壹切都已讓它足夠成為青田這片土地上彌足珍貴的風華。

-責任編輯:鈺龍 文章頁數:第[1]页 
 💠 新聞評論
😶 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 您的大名: 游客也可以评论^_^ (注册) 验证码:  如果发生验证码错误请刷新页面再发表你的评论
🔔 友情提醒:评论限制在100字以内    
📲 本頁手機二維碼▼

壹手機/平板掃描打開即可
閱讀本文。二在微信中:發現→掃壹
掃,打開,點擊右上角的 ... 可將
本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本級分類列表
青田风光
文史综合
青田名人
青田华侨
🔍 站內文章搜索





🔝 本類閱讀排行
» 青田徐氏龍遊尋根 “三十六都...
» 被神化的劉伯溫
» 《施耐庵傳奇》之石門苦讀
» 1935年拍攝的劉基故裏照片
» 青田鶴城古街古巷古居與傳說(...
» 青田縣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
» 青田鶴城古街古巷古居與傳說
» 沙巷-拼接而成的記憶
» 老照片 - 百年溫州
» 會元巷:盛名下的樸素面紗
💰 贊賞賴氏網

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