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赖忠诚(236—298)三国末(280)由丰宁(颍川郡境)南迁至揭阳桴源(今江西宁都县北)开辟而居。其长子赖光西晋永兴间(304—306)仕于浙,此后其子、孙、曾孙相继从桴源移家于浙。赖庄本居桴源,移家浙江松阳县。时任江东府知府赖遇以其父居松阳为由,于晋隆安二年(398)奏请松阳为郡,尊赖光为松阳赖氏始祖。南朝元嘉间赖仲方由江浙返迁桴源,后于元嘉末(453)到赤竹坪开基(今宁都县城址)。隋开皇十八年(598)易赤竹坪为虔化县治,赖氏八支裔孙各徙一方,赖度重返桴桴源,裔延居至今。
关键词:三国末 桴源 客家赖氏 松阳郡 赤竹坪
赖氏先祖于三国末,从河南颍川迁来赣南崇山峻岭的桴源立基,带来中原文化,齐鲁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融为客家赖氏文化。故赣南是客家赖氏的脉发之地。晋时由赣南宦徙浙江,南朝又返迁故地宁都。隋已发展鼎盛,或仕或商,进入往复迁徙阶段。经一千七百余年衍传,播迁江南和西南各省、港澳台及新加坡、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各地区乃至美国,人口已逾百万。
①、赖忠诚公是宁都最早的客家先民。
在赣、闽、粤三角地带客家区中,赣南是客家人的孕育地。位于赣南北端的宁都县,是早期客家人的摇篮。而桴源赖氏,则为宁都县最早的客家先民,赖忠诚公为其始祖。
赖忠诚,本居颍川郡丰宁(今河南省境),生于后汉建兴十四年丙辰(公元236年)八月十二日戌时。官任都尉太常卿。自活州丰宁县平宁里徙揭阳(宁都古县名)之桴源,妣王氏,子四:光、达、通、道。
三国时,颍川郡属曹氏集团的魏国,公元249年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独揽政权。司马氏执政时,魏国内部争斗残酷,"用灭族的惨刑杀戮曹氏集团中人。使曹氏集团大体被杀绝"。公元265年,司马炎灭魏,建立晋朝,为晋武帝,史称西晋。"西晋统治集团是一个以杀夺滥尝始,又以杀夺滥尝终的黑暗集团","司马氏集团中人,相互间只有一种极阴恶的杀夺关系,见利必夺,以杀助夺","高级士族压迫中下级士族,不得上升。"政治十分腐败,以至暴发"八王之乱"。(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第二册第369页、人民出版社出版)身为中下级士族的赖忠诚,深感危机四伏,祸患无穷。为避祸乱,免遭杀戮,只好辞官,隐名避世,举家南迁。当时,"自汉以后,赣南与中原腹地的联系更加密切,""知有赣南这样的避祸场所","又有其得天独厚的农耕条件"(万陆著《客家学概论》第84页,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赖忠诚便选定早已向往的荒蛮而宜耕种,避世而能安身的理想之地--赣南。公元280年,时年44岁的赖忠诚,携一家妻儿大小,辗转远徙,经宜黄陆路,来到赣南北端,在崇山峻岭的梅水万山之巅,择址梅江河畔一块"胃"形谷地(约50余亩),开辟而居。这里易涨洪水,常渡小筏过河,故名桴源。
(有的谱称,"功行公卜居虔州,后移桴源,妣杨氏,合葬桴源口,后改葬岩前。"然宁都老谱无载,故仅以忠诚公为始)。
忠诚公在被窝岭山下辟居筑宅,率领家人披荆斩棘,开垦桴源谷地农耕。经十八年辛劳,在洪荒的深山峻岭中,辟出一块乐园,从事日出而作的农耕生活,并按中原的办法,教子苦读,习文练武,过上营谋耕读的安定日子。永熙戊午年(公元298年)二月十八日,劳累过度的忠诚公辞世,享年62岁,葬桴源热水,火龙吐珠形。
桴源在宁都县北端,与宜黄县毗连,属今肖田乡美佳山村,该村现有居民1300人,所辖山场竞达58.9平方公里,而桴源就在梅岭腹地的梅江河畔。居梅水万山之巅。这是客家赖氏发祥的星宿之地。客家赖氏先民在桴源辟居后,因仕外徙,又因乱迁回,几进几出。直至隋开皇十八年,赖度公迁回桴源,赖氏才一直延居至今。因年代久远和山高林深,桴源赖氏曾被误为"土著人"。唐宋后,才代有考证。
一、史证
据《桴源赖氏十四修族谱》(度公房)载,宋淳化甲午年(994),分宁典教赖肇初在《桴源赖氏二修谱序》中考证,桴源赖氏"初祖忠诚公,三国时人也,子列宝由宦而居浙东"。这已明确认定,赖忠诚是桴源赖氏始祖。其子赖列宝因仕从桴源迁往浙江。明万历十六年(1588),中宪大夫罗汝芳也在五修谱序中说,"赖氏宁都,其先有定风直士字列宝者。肇自西晋永兴间(304-306)为浙东史。"乾隆八年(1743年)在南昌建"江西大宗祠",岁进士赖定遇(瑞金夏塘人)倡建,并为祠谱撰写《源流述》,文曰:"西晋永兴间列宝官浙东,遂家松阳,列宝(是)忠诚公子,忠诚盖三国时人"。"自忠诚以下(至)七公,九世世系独详。"清乾隆十年(1745)郡庠文学生赖象九考证综述:"赖氏兴焉,至三国末忠诚公隐名避世,自活州丰宁之平宁至揭阳之桴源,见山水幽静,开辟而居。生子光公,号定风直士,官浙东史,乃家浙东。"乾隆癸已至已亥,龙南桃川赖氏族谱进行六修,定有严、实、细、勤要求,以"期无漏、无讹、无涉僭越、无虚诞冒混"。主修原余干县教谕赖宣扬,不畏路遥,专程到宁都桴源采访,查阅老谱,互换史料,拜谒古祠、古墓,详考碑文,撰就六修谱序,序文曰:"忠诚公于三国时迁桴源,公之子列宝公,西晋永兴间,仕浙东遂家于浙。"安远槎江梧桐泰宁公派赖氏族谱,在乾隆四十八年,朝廷严查族谱考文寡过中,"凡民间族谱,收集官解,删除荒远。""赞美天子诸侯之词一切僭妄富诞字样,概行更删。"当年正月赖上抡在<源流述略>中曰;"忠诚公三国时人,其墓在今宁都州桴源,火龙吐珠形",又说"自忠诚以下人地确凭老谱记载详悉,似不可泯没"。
信丰《赖氏永诚祠第六修族谱》"仕宦记"中载:"忠诚……宦虔州知府遂家此。"安远思公之孙光辅公(荪公长子)周显德二年乙卯冬月念日撰文《赖氏源流序》中称:"活州丰宁有忠诚讳尚宓,官至虔州守。"
安远县儒学训导褚汝文,在宣统元年五修序中说"忠诚公任虔州太守,见山水之秀,遂卜居焉,今宁都州也,复徙桴源。"寻乌赖氏族谱(得公派)在赖氏世系中载:"忠诚公……任南康郡太守。"《瑞金赖氏族谱》、定南历市《赖氏源流志》(友信公派)均载:"忠诚公见桴源山清水秀,遂卜居焉。"
详考各谱,虽有仕徙说法,但都肯定忠诚公来了南康郡(虔州府)。
二、物证
忠诚公古墓在桴源。"层峦复岭绕村遮,道是阳都最旧家,热水尚存三国墓,霁峰犹放六朝花"。这是道光乙巳年(1845年)春,赖拱辰写的"桴源即景诗"。描绘了巍巍龙归山下,迤迤梅江河畔的情景。在桴源上游二里许,岸边有温泉,日夜喷发串珠般的汽泡,腾腾热汽,故名热水。距岸百余米,有座高大雄伟的古墓,这就是赖忠诚公妣王氏墓。此墓屡修,近修在道光乙酉年(1825年),发起人和主持人是勒授文林郎分发甘肃知县、在任兴国县儒学教谕加二级赖溶清(宁都人昭公裔)。他同族人本为仲方祖墓事,特来桴源议事,因同往瞻拜忠诚公墓,见坟石崩散,荆棘丛生,又详考墓碑,乃议重修。特撰《重修忠诚祖墓记》一文记载于谱。文中载:"据旧碑载,公生于后汉建兴十四年丙辰(236年)八月十二日戌时,自活州丰宁县平宁里徙揭阳之桴源,殁于永熙戊午(298年)二月十八日,葬三都热水,火龙吐珠形,丑山未兼癸丁三分"。在桴源的忠诚公古墓,及其道光乙酉年前的古墓旧碑,是无可辨驳的物证。
三、佐证
据《赣州府志》载,会昌、安远、寻乌诸县都建有"赖公庙"、"赖公祠"、"赖候祠"等庙宇,均祀护国佑民的赖公元帅。据载,晋时会昌有金姓者,夜于江岸捕鱼,忽有香木入网,取归,梦神告以姓及某地某时人,得道于某山。于是按梦见将香木刻成神像,建庙于西浒,曰"赖公祠"。《李志》又云,赖候,楚人,晋时奉老子教,隐于荆山,后至祁山,得飞升变幻之术,。道家上神秩,初曰元帅,进嘉应候,再进四海灵应王。以上方志所载可证,晋时赣南的赖姓已名动诸县。
四、理证
老谱所载,往往在祖公名下,有宦任等大事年份,但缺乏生殁时间,在世系排列中,造成辨认难度。今查有忠诚公准确生殁时间,正是研究世系的最好依据。按一般规律,以代距20年到30年计算,则可推算出各世祖公有关大事年份的岁数,从中可检测,是否合符正常规律。(详见推测表)
从表中可看出西晋永兴元年甲子(公元304年),桴源二世祖列宝公,出任浙东刺史时是38岁至48岁之间。当时三世祖元公在8岁至28岁之间。东晋隆安二年戊戍(公元398年)奏准松阳为郡时,四世祖庄公在72岁至102岁之间,含有合理年龄。五世祖遇公在42岁至82岁之间,有合符宦任太守的年龄。元兴元年壬寅(公元402年),六世祖匡公由太守入朝时,在16岁至66岁之间,其中含有合理年龄。南朝元嘉末年癸巳(公元453年)七世祖硕公立基赤竹坪时,在37岁至97岁之间,中间也有合符规律的正常年龄。
足见,忠诚公的出生年份是准确的,忠诚公到硕公七世祖公世系排列也是准确的。
从上可知,忠诚公确是三国时人,确于三国末迁来宁都 桴源,见这里崇山峻岭,盘亘交错,山水幽静,是避乱佳境,即结宅而居。较比本县他姓,确系最早的客家先民。
②、桴源赖氏孕育了松阳赖氏
公元298年,赖忠诚辞世后,其四个儿子光、达、通、道,仍留居桴源,继承父业,切依父训,不忘苦读,使中原文化在此得到传承。又经六年努力,长子赖光,学业有成,走上仕途之路。西晋永兴元年甲子(公元304年)赖光,字列宝,号定风直士,赴任浙东刺史。这是桴源赖氏第一个仕迁先民。赖达、赖通、赖道兄弟三人仍居桴源,据守家业。当时正值"八王之乱",晋室离散,骨肉相残。列宝公忠义刚直,于永兴二年乙丑,上章奏劾成都王司马颖,抨击其"骄奢诈刻,破坏国体,使国中元气离散,民心扰动,羌胡必侵"等侃侃数千言,被诏加太尉。同年秋七月,赖列宝公跟随东海王司马越,出征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因未就而卒于军营,列宝公赉受天府治丧。还葬浙东城西半舍许太宁乡,后来夫人吴氏于光熙27年葬于右。桴源三世祖赖玄公,字远大,奔父丧而往浙,因"哀毁过礼",而留居浙。四世祖赖庄公,字士端,世居桴源,宁康间,任南康郡太守,荐升司马。"后见世事日非"而离赣,因祖父从东海王越讨颖,卒于军葬浙东城,故迁居浙江松阳县。桴源,则暂荒芜。从上可见,赖忠诚开辟桴源后,其二、三、四世三代子孙都是从江西宁都桴源迁往浙江的。
五世祖赖遇,字臣庆,东晋孝武太元十八年(393)以文学举试,初任郎中,后升江东太守,加升副史兼管屯田事。以父居松阳为由,于隆安二年(398)十月十六日,上书奏松阳为郡。《颁请松阳郡表》中曰:"臣父 庄 蒙恩擢任虔州荐升司马,离活州丰宁之故地,驻安远桴源之胜区,水秀山清,悉属皇家带砺……恳请圣天子特笔亲书松阳郡三字"。晋安帝于十一月十三日 亲书"松阳郡"三字赐于赖遇,并颁布松阳郡为赖氏郡望。《圣旨》中曰:"遇之赖姓出于昭代赐姓之国,郡名颖川,盖由先人食邑而然。今江东府知府赖遇,因父赖庄迁居浙江处州松阳县,奏请松阳居为郡,请命于朕,盖欲普天下知赖之复有松阳也。朕以御笔亲书"松阳郡"三字赐与江东府知府赖遇""为万世之郡"。自此,才有松阳赖氏之谓。因赖列宝公始发浙江,赖遇公尊其为松阳赖氏一世祖,唐嗣圣间,赖靖公肇修族谱,沿袭遇公所定,此后历修"以列宝公为始祖,则依安成旧谱而系其世次"。因而,开发桴源之始发祖赖忠诚公则被搁于一边了。正如莲湖昭公派谱局,在道光癸巳年(1835)所述,"详查仲方太祖以上,尚有忠诚公来宁始发之祖,不忍忘其木本水源……"再者,忠诚公墓在桴源热水,离宁都县城170里,平日,即使宁都县城人,也少有前往。偶尔看见墓碑碑文,得知忠诚公来宁始发,也不敢妄改上祖老谱所定。外地修谱,更无机会到墓地考究,只好以谱传谱,造成对忠诚公的忽视。幸有道光乙酉年,赖溶清先生详考古墓后,撰有<重修忠诚祖墓记>一文刊于谱,让后人得知真情。
从上可知,宁都桴源赖氏始祖忠诚公,开创了客家赖氏,其直系子孙,由宁都往浙江开拓了松阳赖氏,桴源赖氏比松阳赖氏早118年。宁都桴源是客家赖氏的发祥地。宁都是赖氏由颍川发展的大流,是百万客家赖氏的源和根。
③、赖仲方归隐宁都,为宁都县城基址开拓第一人
东晋末期,帝室空虚,靠王、谢、庾、桓四大士族力量平衡而存。四大族为权而争,战事不断,后剩下桓氏称雄。公元404年,桓玄废晋安帝,自立皇帝。当其称帝时,刘裕率兵攻入建康,杀死桓玄,并灭其全族,恢复了晋安帝的皇帝名义,却实握朝政大权。后又累积战功,树立威望,公元420年,刘裕终废晋帝,建立宋朝,史称"刘宋"。
在此时期,六世祖赖匡,字廷辅,于晋元兴年间(402-404),由太守入朝,力佐晋室。义熙间(405-418)累官至太尉,参佐朝政,加相国,封茹公,但因刘裕专权,晋室危亡在即,慨然曰:"无人食西山薇久矣!"遂弃爵归隐。殁元熙元年(419)。七世祖赖硕,字仲方,官任太常侍少卿,因父相国辞位,承父志终宋不仕。南朝元嘉间(424-453)同弟赖毅,字仲坚,为避乱归隐老祖居江西揭阳(宁都县古县名),途经福建汀州,江西石城丹阳,"追寻忠诚公芳踪,避居故地揭阳之桴源"。这是赖氏第二次迁入桴源。后来,因洪水为患,仲方公又迁出清泰乡金光里三都(今宁都洛口镇),又遭洪水冲毁屋宇、漂荡一空,在寻找家物时,见本宅金花鼓停在金精山堑口,看其地势平坦,暂住于此,但虎伤牛畜,不宜久居,即于元嘉末年(公元453年),迁至赤竹坪(又称雪竹坪,即今宁都县城地)拓荒筑室,兴建厅堂亭庑,遂号"筑室翁"。赤竹坪系梅江河畔平川,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虽属洪荒,竹木茂密,经逐年开发,勤劳垦种,也日愈丰裕。当时,赖氏在赤竹坪开发的范围是:东至猪冈山,西至复船冈、鹅鸭塘,南至螺石寨,北至当口岭。所建厅堂,气派非凡。东畔开"爱莲池",西畔立阁曰"复松亭"(意即复兴松阳大业),南畔白竹巷凿"玉泉井",北畔建小溪书屋。仲方公诗礼传家,洁身自好,传承耕读治家的客家门风。后来,教谕游宽曾题其榜,有"草堂春暖乾坤润,不染王门半点尘"之句。(遗址在宁都县城老衙背,虽经改建多次,仍可偶见有"老衙背"门牌的老屋)。赖姓在赤竹坪衍居140余年后,丁口大发,是客家赖氏进入鼎盛发展时期。赖仲方生三子,长子赖徽,字文献,生子:辰(老谱之载,有称夭者,有称为官外徙者,待考)。次子赖郁,字文华,生子:定,字大用,陈宣帝大建间,官潭州转运使,遂家潭州(今湖南长沙境)。三子,赖灿,字文辉,生子七:赖昭,字宣著,生子四:埙、篪、琴、瑟;赖得,字宣仁,生子三:标、极、枢;赖度,字宣仪,生子五:诚、忠、佑、奉、瑞;赖明,字宣光,生子:杞、松;赖思,字宣绎,生子五:兰、蕙、芷、荪、萃;赖求,字宣行,生子三:播、扬、抑;赖彦,字宣杰,子一,栋,(总称"七宣",各公子孙繁盛)。经百年营造,赤竹坪已人烟稠密,初具城镇规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地方官奏请迁揭阳县阳田营县治于赤竹坪,改名虔化县,朝廷准奏,褒封赖文辉公食邑千户,议授公爵秩,辉固辞曰:"先公本显宦,一身之贵不足为荣,愿乐田里足矣"。遂赐金银各百两,及地名官竹园钓州绕塔岭下周迴二十五里田地贸易。将赤竹坪祖坟地宅改立虔化县治。(详见《桴源赖氏十三修族谱》<先代世传>第3号(页)、《宁都莲湖赖氏十二修族谱》<朝举公第三修谱序>)。宋绍兴23年癸酉(1153年)虔化县更名为宁都县至今。为念赖氏开拓之功,后来建"神司"、"华表"、"灵山"三庙,合州永祀。封赖文辉"神司神",建"神司庙"于州治仪门外左,州宪朔望行香。封赖文华为"华表神",在州治东大街石桥头,即削筋街,建"华表庙",每值神诞,合关迎神像于大街,孕惠庙连日演戏庆祝。封赖文献为"灵山神",在州治西,城隍庙背灵山巷内建"灵山庙"。《宁都直隶州志》载:"<辛酉志>曰:上三庙,传为祀赖氏祖文辉、文华、文献,州治旧名雪竹坪,系赖姓地基,故设祠祀。"后人为纪念赖仲方对赤竹坪的开拓之功,在宁都州衙背建"仲方公祠。"举人陶庄作联云:"为布衣子孙虽簪缨不离本色,掌秘书门户有经籍乃见光华。"在仲方公祠西片建"文辉公祠"。为发展教育,乾隆三十三年,在州城衙背仲方公祠之东,文辉公祠之西建"松阳试馆",嘉庆二十五年,在仲方公祠后蔡屋巷内高棚下又建"赖溪试馆"。均为童生考试上进之用。
(查安远、寻乌老谱,硕公下有元弼至继(衍)祥八世,且有东谷日葵<赖氏源流东谷记>一文,然查宁都昭公、得公、度公、思公四房现存老谱及仲方公墓碑,均无载)。
因赤竹坪改为虔化县治,"七宣"公子孙各徙一方。赖昭公,依俗留守祖业,居原处。长子埙公支分虔化县城和县内湖田、上下七里、陂头、罗家排,和香港、台湾及美国。三子琴公,字声清,于唐贞观丁亥(627)徙莲湖,为莲湖始祖。二子篪、四子瑟失考。
赖得公官至太尉,夫人黄氏合葬麦山畲埏(今宁都县刘坑乡高坑村境),子三:标、极、枢。标公,仕唐,直殿将军,由揭阳(今宁都县,下同)移居福建上杭古田,派下十一代皆世袭将军。极公由揭阳迁福建宁化县石牛村开基,枢公由揭阳徙福建清流县黄家地立基。后裔众多南渡东南亚各国各地区。
赖度公配邱氏:"深痛先人之坟墓庐舍无人看守,因而思归故里,复转桴源",夫妇合葬热水岭,子五:诚、忠、佑、奉、瑞。世居清泰乡(今宁都肖田乡),后分徙吉安、永丰、万安、抚州、宜黄、建昌、南丰、乐安、丰城、龙南、安远、瑞金、南昌、奉新等处。
赖明公配徐氏,子二:杞、松,分徙水西(抚州)、宜黄、乐安等处。
赖思公配方氏,合葬麦山畲埏,子五:兰、蕙、芷、荪、萃,兰公徙石城秋溪,蕙公徙石城小弼,芷、荪、萃三公居官竹园,后芷裔外徒,荪公子徙安远上林(濂江)广昌驿前,萃公裔居官竹园、信丰小江等地。
赖求公配符氏,与兄思公曾游帝都,见高孝基,基大奇,为赞其行,赠券以归。子三:播、扬、抑,分徙赤墈、湖田桥,今会昌、瑞金、上犹水垅孜等地。
赖彦公配王氏,隋开皇十七年(597)任扬州州判,遂家扬州,子一:栋,后裔又迁河南、江西会昌等地。
综上所述,赖仲方公南朝元嘉间,为避战乱重返祖居故地揭阳(宁都古县名)之桴源,元嘉末定居赤竹坪,开辟洪荒,拓荒筑室,"理乱不闻,明哲保身","洁身自好,诗礼传家",使赖氏由弱到强发展,仲方公开发了这块风水宝地,使子孙兴旺发达,也为本邑百姓造福。以至开皇十八年,官府看中,易为县治。当今繁华之际,莺歌燕舞之时,静静想来,怎可忘记当初开拓第一人呢?正是:梅水有心归赤竹,硕公受意奠州城,歌舞升平曾记否,当初拓荒第一人,功德千秋有评说,流芳万载裕百姓。
赖观扬
2003年6月28日重印
地址:江西省龙南县农业局后四栋西3间
邮编:341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