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寻谱小组赖光建、赖建良、赖金平、赖中文、赖忠秀、赖继承(从右至左)等在县商会大厦一起商讨《赖氏宗谱》重刊事宜。
我族修谱历史悠久,早在南宋咸淳壬申年(1272)宁海之宁和应用公(号瞻山)在叶梦鼎(咸淳右丞相兼枢密使)熏陶下就重溯了《赖氏宗谱》。佳山赖氏也一样重视宗谱的纂修,明永乐庚寅年(1410)佳山九世孙世宁公(字叔固)首创《赖氏宗谱》,并亲撰《宁和迁象邑嘉山始修谱序》,至民国丙寅年 (1926)佳山裔孙凤鸣公主修《赖氏宗谱》,历516年经12次续修。形成了祖源悠远,世系完备,嫡庶清晰,嗣裔蕃衍,内容详尽,文史可信,体例规范,自成一体的《赖氏宗谱》。
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宗法制度逐渐没落,宗谱随之也被束之高阁,最终无復完缀,散佚一空。上世纪80年代末,神州掀起一股寻根问祖重修家谱热潮,同时也吹进了象山西周芭蕉山。1989年秋的一天晚上,我在同大哥其学等家里人聊天中提到我们村的宗谱下落,我大哥回忆道,我们村的宗谱在“文革”破四旧中没有全部烧毁,有三本当场被我捡出来放在原来装谱的箱子里,事后箱子被放在下田(文革时村大队部民兵室),不知还在否?从我记事起,下田屋里二楼楼梯傍一直放着一只大木箱,从没有人动过它。第二天一早,我急匆匆赶到下田,搬出木箱急切地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箱袈裟。宗谱呢?来它个翻箱倒柜!果然在箱底下藏着三册书,小心翼翼地捧出来一瞧的确是《赖氏宗谱》,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目睹宗谱的真容,惊喜的心情溢于言表。再仔细一看,宗谱已经蠹烂不堪。由于脱瓦漏雨殃及宗谱,没有及时翻晒,纸张粘连板结在一起无法翻阅,一经翻动就碎成纸屑,令人痛心疾首。后来我化了九牛二虎之力,逐页逐行逐字反复比对才把行第和细廿公至我父亲的世略齿录摘抄下来。我通过阅读摘抄对宗谱也有了一个大概了解,特别是对谱中方孝孺、史大成、凤鸣等人的名字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下步寻谱打下基础。但当时由于工作繁忙,暂放寻谱之事。
当我临近耳顺之年,闲赋之间忽然唤醒我沉寂多年的寻谱之梦,因此暗下决心去寻回老谱,以补我三十余年的缺憾。2021年4月下旬,我电告少年挚友忠秀,想去寻回老谱。他听后马上表示一同参与,当即建起一个寻根问祖微信群,拉我与继承、光建、金平、兴梅、中文等志趣相同族人进群。群里我分享了先前摘抄来的行第与先公世略齿录,介绍了我早年寻谱经过、目前现状及存在困难。根据先祖细廿公“兄弟为商自宁以至象山,公赘郑氏即于直岙佳山之麓居焉”的记载,与我们芭蕉上岙村一山之隔的宁海大赖已经续修过宗谱,极有可能留有我们的老谱。大家几番热议,相约五一假期去宁海大赖寻谱,作为我们寻根问祖第一站。
5月3日早晨,我与忠秀、光建、金平、兴梅、中文等六人在丹城宏利针织城北门集合,首次踏上寻谱之路。来到宁海大赖村,但见祠堂巍峨,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不禁使人啧啧称奇,赞不绝口。三门高悬“赖氏宗祠”,楹柱上书“宣王胞弟赖国封,翰林科第太子书”,亲情感自豪感油然而生。由于事先没有联系,光建临时找他亲戚帮忙,其永等宗亲得知后赶来接待。相见后,我们说了此行目的。他们介绍道,我们大赖始祖世忠公来自象山杰岙,1994年续修宗谱的谱根也是从杰岙借来。接着带我们参观赖氏宗祠,拜阅盖苍《赖氏宗谱》,谱序先公齿录等与我记忆中无异,但谱中确没有芭蕉赖氏内容,我拍摄了谱中部分章节,以备不需之用。
盖苍回来后,又先后邀请芭蕉裔赖家村根法、根才,芭蕉下岙村成义、华松,芭蕉上岙村麟霭加入寻根问祖微信群,相互交流信息,共同参与寻谱。拜访邑内郑松才、姜剑、张则火等文史谱牒行家,得到他们的悉心指点。又到县文管会借阅馆藏登一《赖氏宗谱》,厘清祖上迁徙路线,支系分布。
南下三门县宁和追寻,早圆寻谱之梦。当时正值新冠疫情管控外出极为不便,宁和赖岙山高路远又人生地不熟,不敢贸然前往,我就请赖成义想办法查找亭旁镇赖岙村赖其贤的音讯。不日成义回话,在三门县的同学帮助下已联系上亭旁镇赖岙村主任赖朝元。我当即与朝元主任联系,问来赖其贤手机号。又马上同其贤宗亲通话,说了我的用意,他回答村里确有芭蕉《赖氏宗谱》。我就报了我父亲等几个人的名字确认,他说待明天查了宗谱后相告。翌日上午其贤宗亲回电,这些人的名字谱上都能一一找到。至此,宁和有芭蕉《赖氏宗谱》已毫无疑问。而后,我与朝元、其贤宗亲相约5月30日见面。7点不到我同忠秀、金平会合,直奔亭旁赖岙。9点赶到,朝元、其贤宗亲早在等候,相见时格外亲热,请出宗谱让我们敬阅,谱中芭蕉世图历历在目,让人惊喜欲狂,一个月的奔波总算花开果结。
宁和《赖氏宗谱》共五册,A3宣纸苏式手写版,续修于1993年。经了解,谱根来自临海尹村,宁和续修时特来芭蕉相邀,奈何芭蕉无人接应,念在长期合谱,恐后芭蕉赖氏根脉尽失,遂为芭蕉祠裔单纂一册作为第五册。感人至深,族情难忘。征得朝元、其贤宗亲同意,我们把全套宗谱借来象山扫描。
赖岙村位于亭旁镇老鹰尖头山下,山翠水碧,林茂谷幽,是个钟灵毓秀环境优美之地。任公字衡之,福建长汀人。唐季,讨黄巢有功升中军都督。因朱温谋逆事难以挽回,誓不与奸佞同流合污,激流勇退,携妇翁归隐于台州府宁和下岙园,再适赖岙,为宁和赖氏开山之鼻祖。迁居赖岙后赖氏裔孙昌盛,嗣裔遍及台州三门、临海、天台和宁波象山、宁海等县市,科甲蝉联,簪缨不绝,代不乏人。同时,赖岙又民风淳厚,俗尚强悍,历史上屡有义举,威震浙东。清咸丰八年,赖余沈等人聚众起义,号称“天下耙平王”。
6月8日上午,我同忠秀、继承、麟霭等八人借奉回宗谱之机,循着细廿公九百年前来象的足迹,拜访先祖的启航之地宁和赖岙,得到了伟庆、朝元、其贤等宗亲的盛情款待。在宗亲们陪同下,祭祖坟,谒宗祠;观古迹,览村容;学古训,习民俗;聊族谊,传宗情。中午席间,我向朝元宗亲打听老谱的下落,略讲了新修《赖氏宗谱》中存在着无法弥补的缺陷。朝元宗亲说临海尹村兴修水库移民,老谱现在不知所终。我就请托朝元宗亲帮忙寻找尹村及老谱的守护人,伟庆、朝元宗亲极为支持,向我推荐了赖中江等,说中江宗长热心宗族事业,关心外迁族裔寻祖,也可请他帮助查找。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朝元宗亲很是热心立即着手寻找,利用自己人脉,不顾工作上繁忙,数度亲赴临海,终于在临海永丰镇永贤村尹村找到了全套六册民国《赖氏宗谱》。我立即打电话给朝元宗亲,能否请他帮忙借我们一用。朝元宗亲复电,已多次与之沟通,无奈宗谱珍贵,出阁恐有闪失,守谱宗亲只同意在他家里摘抄拍照,不敢轻易出借。我遂向中江宗长请求帮助,中江宗长回答,虽然我与他家世交,宗谱外借一但闪失,无法向他家交待,我也担不起这份责任,愿意陪你们上门摘抄拍摄。六大册数千页宗谱,就地摘抄翻拍时间上不允许,生活上也不方便,完整性更难保证。我跟忠秀商量,中江同守谱人是世交,只有通过中江才能做通守谱人工作。根法接忠秀的求助电话后,觉得寻谱乃我族之大事责无傍贷,欣然应允并及时与中江宗长取得联系,进行了详尽沟通。又约我和忠秀在6月16日下班后到宁波,同他一起与中江宗长面商后小聚,邀请在甬的天台等宗亲一道相陪。在我们再三恳求和在场宗亲一再请求下,中江宗长为我们寻谱之诚所感动,答应再次做尹村守谱宗亲的工作,尽力促成此事,圆我们的寻谱心愿。
当晚我与忠秀返象途中,接到中江宗长来电,尹村守谱宗亲的工作基本做通,恐有变故,明天一早亲陪你们前往临海尹村借谱。喜从天降,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购买好祭品等物,我同忠秀驱车三门,和中江宗长会合后心急火燎地赶到临海尹村。又经过中江宗长2个多小时的详细解释耐心说服,终于消除疑虑同意让我们借回象山,我们也郑重承诺在七天内完璧归赵。按当地习俗我们上山祭拜了祖墓,清点好宗谱册数,道别后返回象山。到家后,急忙打开谱箱拜阅,原来除整套民国谱外,还有更珍贵的全套光绪谱也在其中,真是喜出望外,好事连连,我立即向寻根问祖群分享了这份喜悦。
以后又拜访了天台方山渭溪赖家,受到胡奎太公等宗亲热情欢迎,大家亲密无间地围坐在一起热烈交流,我们打破砂锅问到底,他们有求必应解疑惑。澄清了父辈们常说我们来自天台花墙里八角井的传说,因宁海古称天台,道光乙巳年(1845)天台渭溪阶平公“慨然独出囊金”续修了《赖氏宗谱》,将象山、宁海、三门、临海、天台的“星散之族四千余丁彚为一谱”,族人就误以为我们的祖地是天台方山渭溪,从此以讹传讹,实则我族的祖地是宁海之宁和(现三门县亭旁镇赖岙村)。拜读了民国庚辰《台西赖氏宗谱》,佳山赖氏登一登二登三登四四房清清楚楚,保留着佳山赖氏早期的人文史料,是研究我族迁徙繁衍兴衰的重要历史文献。中午又盛情邀请我们一行到邻县磐安方前农家乐款待。事后才知,胡奎太公抱病接待我们,虽然身体有恙,但是对我们晚辈不以辈长而自居,不以位尊而清高,不以博学而自傲,不以求教而厌烦。胡奎太公是位慈祥的长者,平易近人,学识渊博,远近闻名,让人尊敬,被里人尊称为太公。
历时3年的旁搜博采,费尽周折,共觅得不同版别的《赖氏宗谱》20余部。制成pdf文档保存,同时赠送宁波天一阁象邑档案馆图书馆文物局收藏。
《赖氏宗谱》失而复得,结束了近50年芭蕉赖氏无谱的历史,家族的珍宝又得以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