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青州镇500年历史的赖氏祠堂蟹形围
据当地《赖氏族谱》记载,和平县青州镇蟹形围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近500年历史,是颍川赖氏入粤始祖良桓公及其6个儿子耗白银千余两,历时10余年修建而成。蟹形屋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略呈圆形,形状似蟹而故称。

蟹形围前面有5口小池塘,门前池塘呈刀形,两侧各筑一口圆形水井,中间主体建筑为宗祠,三进三间中夹两间天井结构,青砖砌墙,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祠堂内保存下来的梁雕、木雕、石雕等,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位于九连山山脉的河源市和平县青州镇星和村,有一座深藏山中、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与传统的客家围龙屋外形有所不同的“蟹形屋”,这座蟹形屋在今年“十一”期间经粤、赣、闽三省的颍川赖氏后裔共同捐款重修,现已开放迎客。


蟹形屋依山形地貌而建
根据当地《赖氏族谱》记载,明朝正德年间,颍川赖氏入粤始祖良桓公从江西省龙南地区迁往广东河源市和平县青州镇落居,当时,赖氏先辈请来懂堪舆的风水师察看屋场,风水师依据当地老蟹形状的山形地貌,建议赖氏先人建成了这一“蟹形屋”。此后,赖氏后人逐年发展壮大和外迁,赖氏祖辈从落居蟹形屋派下已传至目前的31世,人口增至1万余人,分布于粤、赣、闽三省各地。

后裔筹资180余万重修
2007年11月,赖氏后裔共募捐筹集资金180多万元,开始对祖辈留下的古文物建筑蟹形屋,按照古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维修。为悉心保护古文物建筑,有效突出原有的建筑风格,修葺蟹形屋时,施工人员先用支架对原屋梁、柱、瓦面进行定位,再拆除旧墙,按原线位砌回墙体,并将蟹形屋赖氏祠堂原有的圆木梁柱、石雕柱进行保留。对于拆除出来的旧砖,汇总后全部用于恢复建造高6.3米、宽5.15米的天柱壁。为增加蟹形屋的文化内涵,恢复蟹形围原有的蟹形外观,赖氏宗亲还说服居住在祖祠周边的63户村民进行搬迁,在蟹形屋内新建了一条长108米的文化长廊,收集了古老而精致的“新祖训”文字牌匾、对联等悬挂在蟹形围的祠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