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閣賴氏宗祠
松陽建縣初始,縣治在古市卯山之西南,有村位於舊縣治之東閣,故名東閣村,後演為東角壟村。村莊北靠卯山,面臨廣袤田員,是松陽量食主產區。
賴氏宗祠(松陽堂)就座落在東閣村西北,距龍麗公路800米,占地面積壹千余平方米,系五進四天井式祠堂,始建於雍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
宗祠為土木結構,大門上方正中壹塊牌匾,上書“賴氏宗祠”四個古樸的黑體大字。走進大門,上下兩進中間有壹個長方形天井,兩邊各有廂房。在大門“賴氏古祠”的背面有壹塊“遇郡復隆”的牌匾。“遇”指請旨松陽為郡的先祖賴遇;“郡”指松陽郡;“復”指松陽郡之後又建松陽堂;“隆”指子孫興旺發達,永遠興隆。第二進的門實際上是數塊活動的板壁,平常只開右邊壹塊門板進出,遇有逢年過節或者祭禮大典才全部打開。
門上掛著“恩遇松陽”壹塊稍小的木匾。跨進邊門,過天井兩邊的廡廊,就來到了第三進,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兩邊沒有廂房,跟第四進也就壹個天井隔開,因而上下貫通。
第三進正中掛著寫有“萬古流芳”四個字的牌匾,兩邊白色的墻壁上掛著部分賴氏先祖圖像及間介。
第四進正中掛“賴氏古祠”牌匾,墻壁上有賴氏徒遷史及東閣賴氏小引間介。第四進東西兩邊各有壹個邊門,供平常出入。
第五進的門是兩扇往裏開的木門,走進大門壹個天井隔著上下兩廳,正上方掛著“齒德兼優”的牌匾,對著門的地上擺著壹個壹米多高的有底座的石紙爐,供祭祀者燒草紙用。
石紙爐古樸大方,背面有“回”字形花紋,正面刻有“寶藏”兩個大字。上廳供奉著香爐、創郡先祖賴遇牌位及雕像,賴公像後上方掛著寫有“松陽堂”三字的黑底牌匾,賴公像的背後供奉著賴氏歷代祖先牌位,總共有九層。
統觀各宗族祠堂,壹般只有二進壹天井格局,少數為三進二天井格局。而五進四天井式的祠堂少之又少,據說全中國也只有五六座,賴氏宗祠松陽堂就是其中之壹。據說這個祠堂的建造格局跟松陽東閣壟賴氏的開基始祖賴天民有關。
松陽賴氏宗祠衛星圖
GPS導航位置:28.540039,119.411433
都說松陽無葉不成村,百賴出松陽。東角壟村支部書記賴關海介紹說,東角壟村現有278戶782個人口,賴姓人口占將近70%。東晉時,大量漢族居民從黃河流域遷移到了長江以南,松陽賴氏的祖上賴忠誠,亦隨這股移民潮從北方遷到現居地。據記載,在賴忠誠壹支遷入之後,培養子孫讀書,他的孫子賴遇在東晉孝武太元十八年(393)以文學舉試,初為郎中,後升江東太守,加升副史兼管屯田事,敕授中順大夫。賴遇以父居松陽為由,於隆安二年(398)十月十六日,上書奏請以松陽為郡。晉安帝於十壹月十三日親書“松陽郡”三字賜賴遇,並頒布松陽郡為賴氏郡望,從此就有了松陽賴氏的叫法了。
賴氏宗祠為松陽縣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830平方米,外表看似平凡,庭內卻氣度非凡,梁宇間透出了壹股森嚴與厚重。宗祠為五進格式,上堂為香火堂,是祭祀祖先的神聖場所,後四進為族人聚眾議事地點,嚴格按輩分尊優落座。祠堂多處橫梁上施有彩繪,多以民風、民俗等內容為主題,惟妙惟肖,密布著濃郁的歷史信息。祠堂同時也是木雕的藝術長廊,各色牛腿、橫梁、窗欞雕刻手法細致入微,線條流暢。祠堂以中國紅為主色調,在時間的磨礪中色澤漸退,依然透出富麗堂皇的氣質,見證了松陽賴氏的繁衍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