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頁 > 客家 > 渊源迁徙

赖际熙客家源流观的建构与影响

✍作者: 鈺龍   🌎來自: 賴氏網   🕗時間: 2023-7-20   👆浏览: -

tags: 赖际熙 客家

摘要:本着崇正黜邪之精神,赖际熙以其渊博的史学知识,阐述客家与汉民族的直接渊源关系,建构客家源流,驳斥“诽谤 之说”。在特定历史时期,赖际熙客家源流观不仅振迈远了族群精神,同时也标志着香港客家人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表达。同时赖 氏客家源流观对后世学者的客家研究奠定了深厚基础,影响着后世学者。

香港客属崇正同人会成立之际,为阐扬客家源 流与历史、语言、文化、人物等,博学之士史官赖际熙 被委以重任,总纂《崇正同人系谱》。编纂者于1922 年冬征集族谱,1924年冬始纂,1925年秋成书。该书 共十五卷,约30万字,内分八类: 一源流,二氏族,三 语言,四礼俗,五选举,六人物,七艺文,八丛谈,其 中《源流》共分十个部分,赖氏旁征博引,详细论述客 家渊源,建构客家“中原说”、“纯粹自体说”。该书的 编纂不仅是香港客家人对“诽谤之说”的有力反击, 更是在那抗争异常激烈的年代里香港客家人的一种 自我宣言和呐喊。本文通过对《崇正同人系谱》中《客 家源流》的梳理,以期展示赖际熙客家源流观的建构 途径及其对后世客家学研究的影响。

一、赖际熙《客家源流》的建构背景

随着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及广东西 路土客纠纷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客家这一民系开始 引起人们的关注,客家问题的研究如雨后春笋涌现, 在众多研究中,其中不乏对客家民系的诋毁与攻击, 如1905年,顺德人黄节在上海国学保存会出版所著 《广东乡土历史》 一书,其第二课根据上海徐家汇教 堂编的《中国地舆志》称:“广东种族有曰客家、福佬族,非粤种,亦非汉种。”然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英文版《世界地理》,在 “广东”条目下写道:“其山地多野蛮的部落,退化的 人民,如客家等等便是。”(In the mountains are many wild tribes and backward people,such as Hakkas and Ikias)正是这些诋毁与攻击,从而引起客家士人的自 我反抗与觉醒,据客家学研究大师罗香林研究,至 1933年期间,共发生四期轰动学界的客家问题研 究。《广东乡土历史》事件发生后,客家人士联络南、 韶、连、惠、嘉各地客人,设客家源流研究会,其中嘉 应劝学所复发起组织客族源流调查会,发传单,著书 立说,解说客家源流。当时,丘逢甲、黄遵宪、钟用和 等客家著名人士积极参与其中。商务印书馆英文版 《世界地理》事件发生时,客家人士更是不甘外人的 菲薄,于是迅速组织起“客系大同会”发行会刊,如汕 头创办《大同日报》,专门弘扬客家文化;上海客家同 乡会于1921年1月召开大会,讨论对策,推举代表, 出面交涉,迫使商务印书馆声明认错,并更正错误, 停止售书。同年九月二十九日,包括赖际熙在内的 136人旅港客属人士在西环太白楼游乐场召开旅港 客属代表大会,积极响应北京、上海、广州三处客属 大同会之号召,向商务印书馆严正交涉。大会期间,

大会主席黄茂林建言:“以吾系人士,侨港者众,似宜 设立永久团体,俾聚集一堂,敦睦乡谊,共谋同人工 商事业之发展,并编纂专书,以阐扬我客属源流,与 历史、语言、文化、人物等,用光前代,永资昌明。”[1]1 在黄茂林先生倡议下,决定推举博学之士太史赖际 熙,编纂《崇正同人系谱》专书。经编纂前的资料收 集,历五年,鸿篇巨作脱稿付印。

二、赖际熙《客家源流》中的客家观

赖际熙《客家源流》虽只有约5500字,但其中蕴 含极大文史信息。正如赖际熙在《崇正同人系谱 ·序》 中所述,为“使人皆从流溯源,因此知彼,在己无自贬 之见,于人无相轻之心不自贬,则可以迈远:不相轻, 则可跻大同”[22,赖氏从地理环境、民俗、人口因素 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论证、建构客家源流与迁徙。 本着正本清源,崇正黜邪,“祛其自贬之见,化其相轻 之习,振迈远之精神,跻大同之盛轨”的著书立说精 神,其客家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客家称谓

何为客家?赖际熙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 考试中的进士,历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国 史馆纂修、总纂。其以丰富的史学知识,通过《太平寰 宇记》、《元丰九域志》等所载史料,“……据此数节, 即称客族之权舆也”推断出客家之称谓始于宋初。正 如赖氏在《崇正同人系谱 ·卷一源流》之七中所论述, “而客之名称,亦至宋初太平兴国年间,始著明文于 载籍,如《太平寰宇记》载梅、循民户,土若干千百、 客若干千百是也。《元丰九域志》亦云。又《太平寰宇 记》载,廉州俗有四民: 一曰客户,解汉音,居城郭, 业商贾。”[27并进一步说明此时客户只是官方对群 体的一种区分方法而不是群体的等级划分,“要其 时,‘客户’二字,是官书藉以区分序列,非民族用以 辨别主从也。”(217

(二)客家来源中原

客从何来?赖氏认为,客家先民皆越族拓殖而 来,客民则由中原南徙而至。综而观之,二者皆出自 中原,同为中原之民,同为黄帝之子孙。另外,赖氏还 认为,客民迁徙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客民迁徙始 于魏晋,魏晋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纷争,为躲避 战争,中原之民冒长江天堑飞渡南下,如其所述,“魏 晋递降,中原多故。于是,天堑长江,遂不能限北人之

飞渡。大抵最著者,厥为东晋之渡江。”[27继东晋南 渡之后,发生了宋室南迁事件,大量中原移民随宋室 南下,“帝是、帝曷之播迁岭海,其间中原人物之以扈 从、避乱挈族而南者,遂日来日多。建业、临安,偏安 局定,时则士夫之仕宦、商贾之懋迁,及齐民之衣食 奔走,各以人地物土之所关系,更流播于大江之南 岸、五岭之四隅,而聿来胥宇,卜瀍卜涧,爱处爰居, 子子孙孙,继继绳绳,于是,中原民族拓殖南方范围 弥广矣。此为中世时期之客族。”至于晚期客家迁徙, 赖氏认为近期客民多因为官、经商而迁徙于内地各 省,“其于内地各省,则于官、商二途,名利奔驰,近 者复返江之东西、湖之南北,远者更入川、陕、滇、 黔,源流秩序,皆有可寻。”[219

(三)客家文化源于中原文化

关于客家文化来源问题,赖氏认为客家文化其 实就是中原文化,来源于中原,与民俱来。并从文化 传播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大抵中原民族之来,本挟 中原文化以俱来。民族已逐渐而南,文化自亦逐渐而 南,先后具有次序:江西之赣南,福建之上四府,广东 之南、韶、连三府,为中原民族南来之先至地,即为中 原文化南暨之先达地。”[218另外,又以享誉客家大本 营闽粤赣三地的贤明才德之士如侯安都、张九龄、钟 绍京、程胶、罗从彦、杨亿、章得象、王奇、古成之等 为例,论述客家文化为中原文化。

三、关于越、畲及土与客的论证

对于“或曰瘩乃疙之讹”,“非粤种,亦非汉种”, “客家为山地野蛮退化之民”等轻薄无稽的恶语,赖 氏则从客家与越族、畲族的关系及土客关系方面进 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证与驳斥,进行黜邪褒扬。

(一)越族为中原世族之遗传

关于越族的论述,赖氏首先从越国产生及其地 域分布入手,阐述了越封自夏少康之际,奉禹崇祀, 其地域盖及五岭之东南,袤延禹甸,扬、荆、梁三州, 壤接吴楚。自从禹部落联盟击败三苗部落联盟之后, 声威教化南方 ……后来夏少康之弟受封于越地既以 奉禹祀,即以统苗民…… 自越封后,历夏、殷及周,岁 纪千五百余,其中繁衍之概,殆可想见。随着越族南 下,苗民逐渐衰退,正谓“新种入,则旧种衰,古今通 例”211。正是由于“新种入,旧种衰”之观,赖氏认为 至秦时五岭之处有越族而无他族,即便有三苗踪迹,

也已遁于深山密林之中。接着赖氏又从梅銷南迁的 实证,证明粤之北江先民,原为越族。如其所述“先民 之来,其最彰明较著者,则为周时之梅鍋、汉时銷将 庾胜兄弟。传称銷之先世,为越王勾践子孙,因国灭 于楚,避楚走丹阳皋乡,更姓梅,因名皋乡为梅里。周 末散居湘沅,及秦并六国,又至皋乡,瑜零陵,至南海 台岭家焉。民因呼台岭为梅岭……今始兴、曲江、英 德之间,多其子孙。其连阳民族,亦与南、韶连镳接 轸。此吾粤北江之先民,原为越族者也。”{212

(二)土与客

关于土与客的问题,赖氏认为土与客是相对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久“客”成“土”,即所谓 “一年客,二年土”。可谓“夫昔已自北而南,今转自 南而北,足见民族转徙无定,即为土、为客,各随机 遇,亦无常也。”为了进一步阐述土客之间的关系,赖 氏将客家作了层次区分,根据迁徙的先后,提出了先 客、后客、三次客、四次客的概念,从迁移时间顺序上 来说明土、客皆为客,无所谓的纯粹土客之分。正如 其所论述:今日环绕五岭之麓,如赣、汀、南、韶、连 各州之吾系民族,乃当日中原南来,初经一次为客之 民族也,而未再转徙,且已成为今日最先之土著矣, 然实则客中之主也。今日梅、循二州,与珠江、西江 上游及福建潮、琼同系各族,乃皆当日度岭逾南、再 经二次为客之民族也,而不复转徙,则亦成为土著 矣,然实仍客中之客也。今日增城、东莞、花县、番 禺、新安、龙门、从化、清远,以及一概插处之客族, 乃又近代生齿日繁、人稠地逼、因图发展、更经三次 四次为客之民族也。而转徙不已、又若成为频动之客 族矣,是则客中之客而愈客也。而究何者纯为土、何 者不为客耶?

(三)畲族

对于畲族问题,赖氏没有提到客家与畲族发生 混化,即血统的混化和文化的混化。对于程乡畲族赖 氏没有回避,并承认梅州土著为畲族,而对于程乡畲 族是不是客家先祖的问题,赖氏表现得很旗帜鲜明。 赖氏认为,“梅州客族所祖,皆由宋南渡、再从赣、汀 转徙而陆续来。但在宋末文丞相天祥率师勤王,招集 义兵,客户从之,遭元屠戮,仅余杨、古、卜三姓,是为 梅州先客之孑遗者。”[2]4既然程乡存在畲族,那么畲 客之间是否发生混化呢?赖氏认为“否”也,因为土户 畲族于元至正年间惨遭屠灭,并以明初程乡无鲞官

为明证。“又土户肇人,则当元至正间曾啸聚海塘为 寇,招讨使陈梅尽歼之。是所谓主户当无留余。明 初,潮州尚设肇官,而程乡已无,可为明证。”[214赖氏 这一论述,其言外之意就是客家与畲族之间没有发 生混化,通过与畲族的区分,强化客家乃纯正的中 原汉族血统,是“纯粹汉族”,民风民俗淳朴优秀。

四、赖际熙客家源流观的影响

《崇正同人系谱》是一本融会传、志、谱牒而成的 专书。综观历史上客家学研究,不难发现赖氏客家 观,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上,对于百年来客家研究的 基调、方向、方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运用移民史、文化传播史论述客家及客家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综观《源流》,太史赖际熙认为客家的形成离不 开北方汉人大规模向五岭东南岭海丛阻之区的移 民,也离不开中原华夏优秀文化向这些地区的传播。 赖氏在《源流》中明确指出:“大抵中原民族之来,挟 中原文化以俱来。民族已逐渐二南,先后具有次序。” 又以岭东为例,具体分析文化的输入促进地区的开 发和繁荣:“盖岭东地域在东晋、南宋二代,较近首 善,田野已辟治,民物已殷繁,而文化输入有年,重以 衣冠旧族,优秀多才,自得风气之先而发达蓬勃。”[2] 凡此都是赖际熙把移民史与文化传播史联系起来阐 述客家形成发展的明证。由于客家是中原华夏优秀 文化输入的直接结果,所以中原华夏优秀文化自然 就是客家文化的基质,或主调。

(二)开创了史、志、谱牒相结合的客家学研究范式

太史赖际熙为充分论证其客家观,多方搜集史 料,并在“凡例”中开宗明义说明史料来源,证明论述 有根有据:“此书取材,自国史、方志、族谱、家乘,以 指时贤著作、里乡记载,靡不搜采,片言皆有依据。” 如第一卷《源流》的资料来源于《史记》、《汉书》等国 史,以及明嘉靖《大埔县志》、清康熙《程乡县志》、嘉 庆《平远县志》等地方志书;第二卷《氏族》的资料, 则来自《元和姓纂》、《百家姓》以及各姓族谱。可以 看出太史赖际熙所表述的观点,大多是利用方志、正 史和族谱等资料,并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印 证。该研究范式后为客家学大师罗香林先生承传,并 深深影响今日学者。可以说,该研究范式为历史研究 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构建了客家五次大迁徙框架,奠定了“客家 五次迁徙说”

赖氏《客家源流》共分十个部分,每个部分里或 淡笔或浓墨论述了客家迁徙,如《源流》中粗线条描 述了魏晋时期和宋季时期客家民系迁徙情况,“魏晋 递降,中原多故。于是,天堑长江,遂不能限北人之飞 渡。大抵最著者,厥为东晋之渡江,继而南宋之渡江。 而帝是、帝曷之播迁岭海,其间中原人物之以扈从、 避乱挈族而南者,遂日来日多。”又如《源流》之八中 论述道:“近而元、明、清三朝,七百年间,则又大江东 西、五岭南北,南来民族之滋生繁衍,更形弥漫。于 是,天时地利,人事之相乘,其民族乃更沿粤之北江 而下达珠江;或转诉西江而上达桂江、黔江、郁江,支 分派别,本源可循,无或紊也。”又如《源流》之九中 记载“如梅州大埔诸县,户口滋生,尤为炽盛。人众, 则地力几不能给,因而移植于远国,海滢山陬,足迹 殆遍。其于内地各省,则于官、商二途,名利奔驰,近 者复返江之东西、湖之南北,远者更入川、陕、滇、 黔,源流秩序,皆有可寻。”再如《源流》之六中描述: “此外,则广州属之增城、东莞、新安、番禺、花县、龙 门、从化、三水等县,又西江之肇、阳、罗,沿海之高、 雷、琼、廉等府州县;广西全省各州县,湖南毗连广东 等州县,在在多有吾系。大抵皆在清初康、雍、乾各朝 代,由梅州及循州之人,或以移垦而开基,或以经商 而寄寓,此盖为最后移殖者。至海南,别有一部分之 客,则又在清末咸、同年间,因世乱避地而迁往者,皆安置于高州之信宜、雷州之徐闻、琼州之陵水各 属。若广州西陲之赤溪一厅,亦当时所置,划地以安 集移徙之民者也。”综上观之,赖氏勾勒出的客家迁 徙轮廓与罗氏《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中论 述的五次大迁徙论述极度相似。只不过,罗氏在其著 作中用细线条对客家民系的迁徙进行了集中论述, 归纳指出五次大迁徙。从某种程度上说,罗氏五次大 迁徙理论是赖氏客家迁徙观的归纳与总结。

五、结语

太史赖际熙根据史、志、谱牒等多种史料第一次 系统地论证了客家与中原之间的渊源关系,并提出 了“客家先祖中原南迁说”、“客家文化为中原文化” 等客家观。赖氏客家观不仅是香港客家人在纷争异 常激烈的年代里,从阐扬本民系源流、历史与文化为 已任去谋求本民系的生存与发展的宣言,也是香港 客家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抗争之声。

更为重要的是,赖氏的客家观及其研究方式方 法诸如“把客家的形成发展与移民史、文化传播史联 系起来”、“把方志、谱牒与正史结合起来研究的方 法”,形成了百年来客家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为后来 客家学研究理论、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如果说罗香林成就了客家学总的框架结构,为 这一 “框架结构”奠定史学与方法论基础的,当首推 赖际熙先生[3]。

-責任編輯:鈺龍 文章頁數:第[1]页 
 💠 新聞評論
😶 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 您的大名: 游客也可以评论^_^ (注册) 验证码:  如果发生验证码错误请刷新页面再发表你的评论
🔔 友情提醒:评论限制在100字以内    
📲 本頁手機二維碼▼

壹手機/平板掃描打開即可
閱讀本文。二在微信中:發現→掃壹
掃,打開,點擊右上角的 ... 可將
本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本級分類列表
渊源迁徙
客家名人
客家联谊
客家影视
客家話
客家習俗
🔍 站內文章搜索





🔝 本類閱讀排行
» 赖际熙客家源流观的建构与影响
» 江西龙南客家人从哪里来?
💰 贊賞賴氏網

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