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慣了旅西華人中的方方面面,也見識了更多浮流於表面的潛規則,之所以再次把它公諸於眾,皆源於潛規則的屢禁不止和大行其道。
僑界潛規則
旅西僑界,雖然不等同於國內官場,但壹旦貴為僑領,壹些海外僑民的骨子裏便滋生出潛規則的意識,他們的人際關系甚至更趨於復雜化,甚至有別於國內各個階層,嚴格點說,潛規則蔓延之低級程度,並沒有因為生活在國外而有所減少,反而令局外人為之瞠目。
有資料表明,目前在西班牙境內註冊的華人社團已經高達百余家之多,名目繁多的社團究竟起到了什麽作用,問問底層的僑民自然不難得出答案。可悲的是,即使口碑如此淒慘,社團組織仍舊成立不誤,且大多口若懸河。人說中國人喜好說空話,看著眾多僑領每日裏忙於應對那些無聊、無為的事務,就知道他們為什麽浮躁異常,終無成就了。
有大不說小。動輒幾個朋友甚至數個親屬組成的小小民間團體,偏要冠以州名、國名、甚至國內轄區的地名做前綴,難怪不實的報道充斥漫天,惹得讀者看了半天不知所以然,這才是海外華人不折不扣的絕好“風景”。
人說無利不起早,凡事盡往大裏說應該有利益的壹面。假如這樣折騰還得不到利益,也就失去了既得的利益前提。回過頭來看看這些大人物,除了有限的地位、空無的尊嚴、虛擬的榮耀之外,其家人仍然是開店的開店,上班的上班,其生活本身根本沒有質的變化,按照量身定做的模式進行套用,結果仍然是草根階層、平民壹個。
身為海外華人中的壹個僑領,雖然不能同官位正統的官僚相比,但是難得壹見的人前人後,房上屋下,還能與大人物共商社稷,高談闊論,這種自我的滿足和陶醉是常人根本無法體會的,於是,入門者踴躍。
僑民潛規則
僑民的潛規則蘊涵著極大的變數。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競爭的日益加劇,同事好友之內、幕僚親朋之間的博弈過程彌漫著濃重的潛規則味道。互相提防,互有戒備,生怕對方得了好處壹度占了上風。還美之名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僑民少有文化素質,個別人甚至近乎於白丁階層,如果說普通僑民之間的互相掣肘實則是對雙方利益的損害,還不如說互相傾軋是為了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有著強烈中國特色的“紅眼病”正是源於此。
無視規則是僑民中潛規則盛行的通用規則。只要是通過法定規則無法達到,無法逾越的壹切事物,使用潛規則裏人人皆知的招數,大多會知難而解。
潛規則遍布的範圍很廣,它幾乎滲透在華人社會的各個方面。潛規則的存在可以說是對規則的挑戰,是對公平公正的威脅,遺憾的是,潛規則幾乎無處不在。
從有華人移民的那壹天起,就有了人所共知的潛規則。看看僑民的發展歷史就不難得知,來到他鄉謀生的中國移民,他們的移民歷史不是爬山涉水,就是冒死闖關,“九死壹生”才是早期華人移民的真實寫照。
這段令人沈痛的移民歷史,固然有著難以擺脫的歷史原因,但是後來的發展歷程再次證明,潛規則正是早期移民歷史的發展誘因,如果沒有了那些被現代人稱之為“潛規則”的法外規則,就沒有了今天的華人移民。
華人變成了移民,最典型的象征就是壹紙有效的身份,而圍繞著身份的轉型和更叠,潛規則更是使出了渾身的解數,可謂無所不在。從巧立名目的勞工配額,到開出天價的工作合同,從華社流行的花錢買紙頭,到私底下風行的各種有償服務,潛規則壹直遊離與規則之外。
為很多老外所不解,並引起多年爭議的華人半保現象,雖然美其名曰是政策“允許”,但是政府的政策並沒有要求做工8小時上保4小時,究其原因還是潛規則作祟。
生意潛規則
許多華人都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老外的生意經和華人的生意之道簡直無法同日而語。壹個最簡單的例子表明,老外的酒吧業主會經常到毗鄰的酒吧去消費,雙方不但沒有敵意,還會海闊天空的誇誇其談。
如果把這壹現象理解為彼此的寬容,華人業主可謂莫衷壹是,甚至無顏面對。
華人生意場中充滿了濃濃的火藥味,人人戒備心理十足,防犯心理高於納客接單,這從遍地開花的食品店當中就能看出端倪。“老死不相往來”這幾乎成了華人食品店業主的座右銘,關門閉戶做生意,個人自掃門前雪是每個華人業主的主要生意經。有人說中國移民太過聰明,看看他們的經營狀況就知道。
煙禁售,酒禁賣,許多業主照賣不誤,結果僅憑壹紙申請的回執,仍然收到天價的巨額罰單,很多人感覺自己比竇娥還冤,殊不知自己悄然奉行了潛規則。
中國人喜歡私底下辦事,明文規定的章程和要求,他們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許多人寧願不接受規則要求,卻力求從規則中挖掘潛規則,並十分樂意地欣然接受,且甘願為它去冒險。
說實話,潛規則就像壹塊臭豆腐,聞聞臭,吃吃香,從字面意義上講,潛規則作為壹個不成文的、隱蔽的、非正式的群體規則,它也許是中性的,所謂合理不合法,並無好壞優劣之分,但從實質上講,潛規則的好壞優劣卻是壹種客觀存在。在壹個提倡多元文化融合,法制嚴肅的歐洲社會,僑民該如何審視和看待潛規則,往往取決於僑民的人格心態。
是包容、支持,還是拒絕,或者鏟除?都與妳的選擇有關。(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