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長的巷道,昏黃的街燈,組成了會元巷寧靜的基調
雖居於喧囂的菜市場附近,但巷弄裏居民的生活卻安閑寧靜
巷子裏的陳年燒酒、傳統香燭,散發著別處無法觸碰的幽香
有這麽壹條巷,淡出大眾追逐的視線,卻樸實地投影在市民的生活裏。有這麽壹條巷,沒有壹望到底的直接,卻在歷史的演繹下凝結成了壹個曲折的圈。有這麽壹條巷,帶著文化意韻的傳奇過去,卻成為上世紀90年代商業經濟的新領地。這條巷,它就是貫穿於城鎮中心菜場壹帶的眾多小巷裏弄之壹的會元巷。
會元巷南起中心菜市場,北至鶴城中路,與菜場巷、光明巷毗鄰,位於縣人民醫院對面,於解放初期命名,並在近三四十年的時代推動下發展成如今低調模樣。
巷名裏 幾多風流
提及會元巷,有些人完全不明其義,也有些人則會跟妳津津樂道壹段遠及明朝的傳奇。當時,這裏屬青田縣司下街興賢坊,未有“會元巷”此名。公元1392年的3月13日,有壹位新生兒誕生於此地的壹座宅子裏,他自幼聰穎敏慧,酷愛學習,以學識著稱於鄉裏。永樂十八年庚子(1420),他參加鄉試,以第壹名的成績考中了舉人,之後便揚名鄉裏,官民均以他為傲。他便是明代名宦陳詔。當時和陳詔同期考取舉人的青田籍考生共有16人,時稱“十六舉”,民間另有“十八舉”的傳說。後來,他參加由禮部主持的各省舉子會考的會試,又以書經奪魁。因明代會試的第壹名時稱“會元”(取會試元首之意),所以陳詔又被人稱為“陳會元”。1430年(即明宣宗宣德五年),陳詔在殿試中考中進士,做了國子監博士助教,正式進入仕途。後又出任福建省鄉試考官、雲南道監察禦史、雲南行省禦史、陜西布政使司所屬提督清理、四川提刑按察副使、右僉都禦史等職。在任官的二十年歲月裏,陳詔以禮自治,以清儉自足,不矜己傲人,不倚勢貪物,其公正廉明使朝野信服,被後世列於“勛烈”、“名臣”之列,祀為府縣鄉賢。在當年的處州府(現麗水)、青田縣的鄉賢祠內都奉祀有他的牌位。
在青田,陳詔的故事被視為傳奇經典流傳於世,而當年的司下街興賢坊也自成了眾人仰慕之地,因為其府邸便建於此。後世還在會元巷附近的司下街專門建立了壹個祠堂紀念他,以留其名,立其身,揚其正氣。
人事在歲月中消亡了,城市也在時代裏被改寫。祠堂後在解放初期拆除,改造成街巷。獨獨留下“會元巷”這個饒有深意
改革中 低調變身
如今,妳再走進會元巷,妳很難再去深究明朝那個盛名下的故事,或者去追尋陳詔本人的過往印跡。但妳也不得不驚訝,在喧囂的菜場旁邊,原來封存著另壹個低調而沈靜的市場,壹如那些被深藏在這條巷子裏的陳年燒酒、傳統香燭,散發著別處無法觸碰的幽香。
據壹些老人回憶,如今的會元巷大約成型於上世紀90年代。因為解放初期經濟的落後,會元巷在被命名之後並未得到及時的開發與建設,而是荒蕪了近30年。據巷內壹位將近期頤之年的老者陳周宗回憶,當時會元巷壹帶幾乎就是城鎮的邊緣線,很是偏僻,僅有三四間從民國時代遺留下來的屋子孤零零地直立在壹整片冷清的菜圃之中,成為城郊市民生活的唯壹見證。直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壹幢幢新式樓房慢慢在這片荒地上拔地而起,才形成了壹個個空間狹小卻也有了人氣的居住地。後來,隨著縣醫院的選址建立、中心菜場的火熱建設,習慣了孤寂的巷子裏開始漸漸有了壹些零星的酒家、小店。當時正趕上城鎮建設大好時期,在改革春風的吹拂下,於是更多的商家聚集在此,使這裏幾近成了名副其實的“商業之地”。
也許是因了小巷不足2米寬的限制,也因了小巷恬靜氣質的感染。雖然坐上了商業經濟的“順風車”,在21世紀以時尚繁華為坐標的時代,會元巷卻似乎在這般強大的浪潮中停止了它的腳步,並努力地維系著最初的樸素無華的姿態。盡管巷子裏溢著酒香,也隨著時代發展的需求開起了早餐店,賣起了大眾熱衷的鹵味,甚至還有了新式賓館的加入,但小巷卻始終淡然地、安靜地駐立在那,笑對著巷對面的人來人往。
樓道間 靜靜生活
會元巷雖有了其獨特的商業元素,但這裏依舊住著不少人家。在巷口入內右折的壹處留存著兩間陳舊的故居,陳周宗便居住於此。據他介紹,這兩間由石頭砌成的古屋便是巷內僅存的民國初期的建築,已經比他更年老,卻與巷內其他的新房高樓彼此映衫著,神秘而自然。
除此之外,巷內其他的建築就都是同壹規格的新式樓房,大多建於90年代,還有部分僅建於兩三年前。走在這有些類似簡易迷宮的巷弄上,壹些房子的大理石地板磚上時常會有諸如“1998”、“2002”的年份進入妳的視線。據巷內居民解釋,這些年份便是樓房建成的時間。壹再地提醒我們,它們尚且年幼。
新式的樓房獨立而毗鄰,因為位於中心菜場附近,壹樓幾乎都是店面,這裏的居民都居住在二樓以上,壹邊享受著附近生活條件的便利,壹邊關起門來自我地過活。只是偶爾在某個陽光燦爛而溫柔的午後、在某個閑來無事的傍晚在巷內的某個地點相遇,隨意閑扯些巷內巷外的家長裏短。
“這裏的居民大多都呆在自己的家裏,平時也都有自己的事需要去忙碌。沒什麽時間交談,這樣挺安靜,也挺好。”常常壹個人坐在樓道邊曬太陽的徐奶奶這麽說。確實,這也是壹種安樂生活的表現方式。他們在壹條盛名之下的巷子裏獨門獨戶地住著,日日來往於這條巷,彼此之間不動聲色,極少交集,日子過得壹如這巷子般生動而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