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血脉相连,饮水思源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汉族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客家祠堂建筑宏伟,可以说是继客家围龙屋、土楼后,最壮观最具客家特色的传统建筑。宗祠又按照等级分总祠、宗祠、家祠、支祠等。严格意义上说来,我们高梧村落的祠堂应属于家祠。
宗祠文化属于民俗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重要而独特的流派。它以姓氏为基石,祠堂为载体,谱牒为纽带,孝道为核心,数千年来薪火相传,成为炎黄子孙相互联系的血缘情结,成为祖先认同、思想认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成为华夏民族心中一盏魂牵梦萦的灯。在历史长河中,宗祠文化发挥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扎根在我们的心坎里,融入在我们的血液中,让汉族客家人无论是处在升平盛世或者是烽火硝烟,都能做到祖宗不能忘,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序言二《高梧琐事(开篇)·千年村落》里的宗祠
高梧的赖氏祠堂巍然矗立了几百年,在这不大的守护着这群客家人最后的精神家园,时隔50年,祠堂门前的石笔“高梧的制高点黄蜂寨【现名:寨上】原名是‘龙泉寨’,和龙泉寨遥相呼应的便是‘龙安寨’,如今已改叫‘楼下’了”,龙安寨占地十几亩的“鲢子塘”一侧是村落的宗祠,是我们村落最神圣的地方,宗祠的正门,正对着龙泉寨的塔庙。而水塘的另一侧,便是我们历经百年的高梧小学,学校位居其中,站在学校操场,即可凝望宗祠,亦可仰望塔庙。
序言三:心有灵犀,以父之名
祠堂的修复倾注了高梧乡亲们的心血,得知祠堂要修复,村里的乡贤们纷纷慷慨解囊,短时间筹集了首期80万的费用,可谓心有灵犀,一呼百应。
父亲是我们方圆百里最资深的师傅,从部队复员后做了30多年的泥水施工,作为施工总负责人,也是宗祠管委会成员,整个宗祠的修复都是父亲一砖一瓦耗费了半年的心力,最终在乡亲父老们的帮助下落成。路经祠堂的乡亲们无不感叹祠堂之庄严华美,无不感叹祠堂修复意义之流芳深远。我也希望以此文献给高梧所有解囊的热心乡亲们,同时,献给我勤劳朴实的父亲。
一. 客从何来,大河之南
在鳞比栉次的龙安寨里,安睡着赖氏宗祠,在喧嚣纷繁的尘世里,赖氏宗祠也安放着村落里族人的灵魂。小的时候,我们问村里的老人“爷爷,爷爷,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爷爷捋着白胡子说“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又过了很久很久,我们的有些祖先又从这里跑去更远更远的地方”。
一如哲人所言“有时候,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甚至,我们已忘记了回家的路”。村上春树也曾写道“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是的,离家追梦往往简单,还乡寻根却是很难,有多少人,既不属于异乡,也不属于客地,在两者间漂泊,迁徙,游离,幸好,客家人早已安之若素,落地生根,视他乡即故乡。《出埃及记》中摩西与他的门徒犹太人逃出埃及凭着对主的信心拯救了以色列人。千百年的颠沛流离,千百年的奋斗抗争,千辛万苦磨灭不掉他们自由的梦想,千难万险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客家人也是历经艰难,在不断漂泊迁徙中找寻属于自己的黄道乐土。在遥远的古代,当劫后余生的犹太人手持希伯来圣经在清真寺虔诚祈祷的时候,或许,躲避战乱的客家人也在祠堂的袅袅香火中祈福许愿。
往事越千年,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里非常重要的民系,赖氏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家族,有着足以自傲的贵族血统和文化脉源。赖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境。据《姓氏考略》所载,最早的赖姓家族,居于古代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
关于姓氏源流,主要有三种: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周武王有弟叔颖被封于赖国,至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名为氏。史称赖氏正宗。是为河南赖氏。2、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史稿》、《炎黄源流史》等资料所载,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今河南省息县包信镇)。3、源自少数民族有赖姓。有鉴于此,故叔颖则被尊为赖姓始祖。
全球300万赖氏总祠选址于赖氏祖地(古赖国)——河南省息县包信镇,总祠亦称古赖国文化园,这座总投资3500万的宗祠目前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落成后将成为全世界赖氏宗亲和后裔子孙永久朝拜祭祀圣地。
二. 敬天法祖,家国情怀
我们的祖先无疑是最聪慧的,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产,客家的先人也是如此。在客家人的宗祠里甚至住宅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谜语”——郡望堂号,若是你了解这些自己的历史,无疑是解开了这些谜底。
所谓郡望,就是指某一姓氏在某一地区地位最高的家族,在姓氏发源以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地位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那些求同存异的同姓人,便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所居住的地区(郡),这样就有了郡望。后来,郡望演变为姓氏的一种标志。堂号则是郡望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是某一郡望中某一房支的称号。为了加以区别,便在郡望之下出现了许多新的名号,这种名号有时称为房号,有时则称为堂号。
客家的郡望有颍川郡此支赖氏,其开基始祖为叔颖。还有南康郡、河南郡、河内郡、松阳郡:旧县名,在今浙江省西南部,明成化二十二年江西赖氏宗族共同商定尊遇公为江西赖氏始祖,称松阳赖氏。
客家的堂号有颍川堂,颖川为赖氏发祥之地,堂号颍川源此。还有秘书堂:唐代赖棐,从小聪明,7岁会写文章。20岁通九经百家之言。乾元中,中了进士,拜崇文馆校书郎。他不愿干,退居乡里,人们把他的家叫做“秘书里”。此外,赖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南康堂”、“河南堂”、“西川堂”、“松阳堂”、“五常堂”、“五美堂”、“锡美堂”、“怀德堂”、“积善堂”、“思敬堂”、“水声堂”等。祠堂多数会陈列堂号,堂号选定后,请族人或外姓高手书丹,制成金字匾额高挂正厅,两侧附挂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节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楹联。祠堂匾额的内容、规格和数量都是全家族的荣耀。
名字是伴随一生的精神胎记,客家人不断的迁徙散播各地,为了增加家族凝聚力,方便异地联系,在郡望堂号的基础上,赖氏先祖更进一步,写了一首长诗,所有后代的辈分名字想对固定,中间一个字可以变通,这样一来,在一个村落里面甚至在不同的地域的族人,只要报上郡望堂号和自己的名字,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是不是本郡本堂本辈分,一看名字,就能清楚尊卑长幼,先祖创造了一套严密的代码泽被后世,流传至今。
名字更是敬天法祖的图腾。赖氏以国为姓,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同样,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长风万里,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早已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数千年间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我们都知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语出《礼记》)”的规则,也都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正是这些规则和古训,我们崇礼尚德,睛耕雨读,让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让我们的文明得以延续,让我们的民族得以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