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溪赖氏家庙
位于福建德化县大铭乡琼溪村的颍川庙堂是明崇祯年间进士出身礼部右侍郎赖垓公家庙。该庙建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在发自巍巍九仙山脉称为“两旗结彩”形落穴之处辟地而建。淳熙十六年(1189),陈朗仙师云游至此,化形为“灯盏添油”亲督整建颍川堂。丕成琼溪赖氏之肇基祖宇。颍川堂前有一条环山自东向西横流的小溪,因此村名为“横溪”。明嘉靖年间,赖光授琼州府教授,赖氏以此为荣,借其仕地琼州的“琼”字冠其地名之首,遂更名为“琼溪”,沿用至今。整建后的颍川堂其门庭前辟左右两印池,堂后砌高档土墙,基脚的沟筑长方形池,长年保持“池泉不涸,大雨不盈”(此胜景至今保存完整)。正堂前廊砌高坎壁,正中筑11个台阶至下堂,天井筑九曲水半圆状土坪,左上角在坑沟上横铺18块条石,让坑水从石条出。坑尾林树林内田中案尾仑下田中有七口池,号曰“七星池”。祖庙水尾造拱桥并做三土坪号为“魁星拱门”。
颍川堂历经沧桑近千年,清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遭回禄之灾,乾隆五年(1740)复建。1929年民军张雄南部在琼溪毁民房百余座,颍川堂亦遭兵燹之祸。1940年冬,琼溪赖氏全族鸠工庀材按原样重建。现颍川堂保持宋代建筑形式。为歇山式皇宫起,由顶替厝、正堂、下堂皇组成,占地面积2178平方米,建筑面积494.6平方米。庙堂正堂厅头中奉祀颍川赖氏历代宗显考妣神位,厅头中悬挂着赖垓立的“代天行玺”竖匾和通政使参议赖兴立的“山斗仪型”的横匾。众多名人志士题字的匾额也挂在堂内。堂皇正中屏柱联曰:桥梓并树在贤祠后进至今称景仰,学治兼优膺帝简先朝当日备咨询。
自明至今,颍川堂人才济济,明嘉靖间,赖孔教授全椒县儒学,赠封通议大夫,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累赠封崇祀乡贤,其孙赖垓官至三品,赠为中宪大夫,赖垓之子赖回表为四会县县令,其从侄赖光为儋州府正堂(五品)他们以“德政风清义行”而留芳后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是人文荟萃,在公元2000年间,人口约计有4000多人,县处级以上干部,副高级职称以上,博士,硕士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共有200余人,占人口总数近6% ,成为浔西北之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