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頁 > 客家 > 客家印记

福建龙岩连城培田古村

✍作者: 鈺龍   🌎來自: 賴氏網   🕗時間: 2024-7-15   👆浏览: -

tags: 龙岩 连城 培田

在山脉簇拥,林菁深幽的福建西部地区,客家村落星罗棋布地散落在这片土地上。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分支。原为黄裔汉胄的中原汉族,在黑暗的“永嘉之乱”“五胡乱晋”“安史之乱”等战乱年代,辗转迁徙到赣、闽、粤接合部的大山区避难。这段南迁立业的艰难与辛酸也成为中国人类迁徙中的重要部分,也成为中原文化与南部文化相融与创新的契机。

培田古村全貌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培田古村吴氏家族的先祖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南迁浙江后辗转迁到福建连城一带。吴家人发现培田具备钟灵毓秀的自然山水——冠豸山、笔架山、武夷山南脉自北向南,挡住了冬日寒风;一条河源溪绕村而行,农田生生不息。地理环境完全吻合“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的风水理念。于是他们停下了踉跄的迁族之路在此定居。

吴家人经过八百多年的奋斗,繁荣的经济与深厚的文化在这片土壤上茁壮成长,成就了灿烂的培田文明。三百多座明清古民居在此被完整保留,于是培田被称为“辉煌的客家庄园”“民间故宫”,也为无数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学者提供了参照。

培田古村

由于培田输送出了许多人才,纪晓岚在培田文人秀士的陪同下参观了古村。耕读传家的中原遗风使他挥毫题下“渤水蜚英”题匾,成为培田千块名人名匾之一。(编注:2015年,该木质题匾惨遭失窃,至今下落不明。)

培田古村

古村游自村口开始便一路畅然自在。远山如黛,稻田如画,足见后世子孙对自然的敬重和热爱。村口矗立着村民引以为傲的青石“恩荣”牌坊。村里的老人告诉我,这座牌坊是光绪皇帝为表彰御前侍卫、武将军吴拔祯而建的一座忠正牌坊。

相传清末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西逃,拉光绪马车的马匹不听使唤直往东跑,在这危急时刻,四十多岁的御前侍卫吴拔祯挺身而出,保护了光绪帝的安危。因为护驾有功,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加封他为武功将军,地位显赫。吴拔祯年老衣锦还乡之际,光绪帝御赐他在家乡修建都阃府和跨街牌坊。

恩荣牌坊

这座牌坊是村落的门面,它曾被推倒,二十多年前曾任培田村小学校长的一位老人开启找回古村文化和修复牌坊的工作,他坚韧地寻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一点一点摸索找寻刻有文字的石板。这才重新矗立起写满吴氏历史的跨街牌坊。由牌坊开始,古村的文化大幕徐徐展开。

进入古村,一条千米古街贯通其间。曲折的古街巷道互为连通,宛若天开,将错落的明清古建筑连为一体。古街两侧水渠清澈,直通各户,至今仍有居民在此洗菜淘米,捶打衣服。古村的辉煌历史隐藏于二十一座宗祠、六处书院、四座庙观之中,错落有致的民间高堂华屋展现了曾经的富饶。

古村风貌

培田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建筑是大夫第(又名继述堂),它是典型的九厅十八井的格局,因主人吴昌同荣膺奉直大夫、昭武大夫之位而得名。它建有18厅24井,共有108间房间。

九厅十八井的九厅,指的是门楼厅、下厅、中厅、后厅、楼下厅、楼上厅、楼背厅及厢房左右各有一个花厅。十八井则是指厅堂之间的下水十八口天井。建筑高大宽阔,纵主横次,厅厢配套、主体附房分离,采光通风排水卫生设施科学适度,墙体以砖木相互结构,利于防震防潮。

大夫第(又名继述堂)全貌

民居的建筑的轻巧之美从堂院前用鹅卵石铺就的吉祥图案花纹就可见一斑。步入厅堂,结构采用中轴线布局,规模宏大的重要建筑都位于轴线之上,次要的建筑物和谐对称列于中轴线两侧。房子在规划之初便考虑了通风采光、排水卫生,子孙繁衍后生活空间依然充裕等因素,这番前瞻和周到彰显家族老宅的顽强生命力。

大夫第

中轴线上最重要的屋子用来拜祭祖先。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以血缘连接起来的宗族是最重要的社会结构。培田老人说:“敬神不如拜祖”。大厅既是祭祖祀神的场所,也是家族议事,举行仪式的所在。建筑中蕴含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也支撑了家人的归属感。

祭祖大厅

走在大夫第中,便是“庭院深深”的真切实感。一座座天井成为独立单元的分隔符。天井作为客家民居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集结了实用、风水与情致之大成,是人们一定要停留片刻去呼吸感受的地方。古时为了体现大家族的和睦亲密,多为聚集而居。以天井为划分,每一个小家都有足够的私密空间。它的主要功能是聚集雨水与透光透气。如此就算不出门,也不会感觉压抑。

天井的样貌貌似聚宝盆,符合人民当时聚财纳福的心愿,考究的人家会在天井中搭建照壁、鱼池与花圃来增加生活情趣。游览时正值雨水,连绵的雨滴跌落在天井中,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动听。

天井

宅子的老主人吴昌同不但留下了一座民居瑰宝,还热衷于公益事业与教育,曾捐助万金在福州市建立了“吴氏试馆”和“宣和试馆”,为赴城赶考的培田子弟和远近吴姓考生提供了优良的食宿环境和学习支持。培田的另一座跨街牌坊“乐善好施”便是为他的善举而建立。

培田的书香气氛无处不在

这种宁静深远的书香氛围让古村的另一重要建筑——书院凭空而起。培田祖先非常注重教育与农耕,是典型的客家人“耕读为本”的社会形态。培田吴氏族谱中“养子不读书,犹似养条猪”的祖训用通俗的口吻叮咛了教育大业。以居民的人口密度而言,每十户人家便建立一座书院。至今保存着6座古书院。

七世祖吴祖宽率先创办了“石头丘草堂”。小学堂走出大人才,其中秀才一百九十一位,十九人入仕,官到五品五人,最高达三品,如山东青州营守备吴拨祯、台湾曲庄营守府吴孝林等都曾在此深造,后成为著名的“南山书院”,它被后人称为“入孔门墙第一家”。

南山书院

最令人动容的是藏在古民居中的一座女子学堂“容膝居”。它小巧玲珑,精致典雅。培田女子在此学习文化知识、女红、礼仪与持家技能。

“容膝居”可谈风月

学堂的名字来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庭来竹友心胸阔,门对松岗眼界宽”的楹联阐明了容膝居旨在提高妇女的修养和开阔她们的眼界的办学初衷,“王国伟人”牌匾道出了其培养贤妻良母的明确目标,叫人称绝的是天井影壁上面刻着“可谈风月”四个墨字,培田古人的开明与远见比“民间故宫”之名来得更为珍贵。

-責任編輯:鈺龍 文章頁數:第[1]页 
 💠 新聞評論
😶 还没有相关的评论!

㊔ 您的大名: 游客也可以评论^_^ (注册) 验证码:  如果发生验证码错误请刷新页面再发表你的评论
🔔 友情提醒:评论限制在100字以内    
📲 本頁手機二維碼▼

壹手機/平板掃描打開即可
閱讀本文。二在微信中:發現→掃壹
掃,打開,點擊右上角的 ... 可將
本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本級分類列表
渊源迁徙
客家名人
客家联谊
客家影视
客家話
客家印记
🔍 站內文章搜索





🔝 本類閱讀排行
» 客家门楼,一种蕴含浓郁文化底...
» 宋元明时期深圳地区的客家村落...
» 福建龙岩连城培田古村
» 听见·武平|家乡郑家坪🌳赖...
» [游記]梅州客家之都
» 客家人生男孩元宵节要挂灯
»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
» 王阳明在汀州
» 客家祠堂,一座凝聚族群与血脉...
» 三百年来汀州客
💰 贊賞賴氏網

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