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垓(1593~1661) 字元式,号宇肩,福建德化大铭琼溪人。生于明万历廿一年(1593)农历十二月廿七日。秉赋聪颖过人,并受家学熏陶,好学不倦,9岁能文,淹贯经史。天启七年(1627)秋,由恩贡应顺天府(今北京)乡试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春礼部会试中进士。一时“捷北闱,第南宫,以才名为天下重”。
赖垓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祖父赖孔教、父赖燫,皆贡生出身,性至孝,并长期执鞭山区塾学,过着清贫俭朴的塾师生活,勤恳教学不倦。祖父赖孔教(?~1590)后出任安徽全椒司训,爱士如子,对新进县学生员“有贫者反贽资之,丧不能礼者割俸助之”。父赖燫(1574~1645),曾任福建尤溪司训,升广东四会知县,为政廉明刚正,出五冤狱,不避权贵,深受士民敬仰。赖垓幼承庭训,有父祖遗风。登第后,初授浙江平湖知县,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矢志冰檗。他一上任,即深人民间察访,针对弊端,订出兴革措施,着实抓办几件大事:重视振兴教育,修建学宫,加强县学和各地书院的督导,延聘学识渊博的名儒授课,认真甄拔培养家世寒微而品学兼优的杰出人才;精简节约,紧缩行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如裁减差役50名,清退湖税溢额银,节省海堤修筑滥用费。又建立备荒义仓14所,复修粮庄,创建粮囤,积储民食;核查清理军产田百余亩,以充实军需,缓解百姓重负;清理私盐40万斤,打击囤积居奇者。此外,还建公墓以埋葬客籍死者或无主尸体,改革殡葬陋习等。由于他推行应兴应革措施具体有力,将政令落到实处,成效显著,政风民风一新,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士民竞颂。
赖垓因任职平湖政绩卓著,“吏治文学冠两浙”,崇祯七年(1634)升翰林院简讨,未几转右春坊(太),中允翰林院编修,又调国子监司业兼管祭酒印务,复调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仅管国子监事,事升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管理国子监祭酒印务。他在朝中任职多年,忠于职守、成为崇祯皇帝得力近臣之一,授阶通议大夫,命为东宫讲学,晋秩宗伯学士。其间,曾屡次受命为钦差大臣,代表朝廷之楚、高丽(今朝鲜)、安南(今越南)等地册封藩王。
据说,赖垓奉命要到安南册立安南王,其使命极为艰巨危险。当时安南王去世,各部落酋长互相割据火并争夺王位,前几位钦差大臣均被未封上王位的酋长杀害。而赖垓深谋机智,启程之前,向崇祯请命要来一件“龙袍”随身带去。他到安南首府后,于王宫摆上香案,庄严神秘地将钦赐“龙袍”恭奉案上,以示皇威。各部落酋长、王宫大臣看到这回来头与过去大不相同,莽撞不得,个个服贴跪拜于龙案前接旨。赖垓宣读圣旨后,又发给各酋长一个锦囊,并郑重宣布:“皇上有旨,神灵难欺。诸位回去7天后打开锦囊,里面黄绫上写有‘王’字者为王。谁敢违命提前偷开锦囊者、谁敢逆旨不服者‘天雷霹杀’!”之后,各酋长、各王宫大臣皆领旨并神秘地向龙案叩拜退去。这样,各酋长、王宫大臣谁也不敢“违天逆旨”,等7天以后打开锦囊,赖垓早已安全离开安南返回国内。这时,各酋长与王宫大臣慑于神灵、皇威,皆服从新王调遣,平息了纷争夺权而趋安定的局面。赖垓顺利完成册封安南藩王的使命后归来,崇祯帝龙颜大悦,亲自下阶迎接,为其晋阶宗伯学士,并赐以“代天行玺”竖匾,其匾今犹存。因之民间有“赖垓封王,权君七日”之传说。崇祯帝又将其带往安南的“龙袍”赏赐给他作纪念。后来,赖垓将该龙袍带回琼溪老家,其子孙一直作为传家宝珍藏流传下来。过去琼溪村(含今琼山、琼英等)进香迎神时,常有一面写着“太子太傅,礼部侍郎,高丽正使,世代簪缨”大旗,以示荣耀。
崇祯十七年(1644),赖垓奉旨给假回乡省亲,未及返京,李自成农民义军攻陷北京,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亡。赖垓遂结庐琼溪,隐居不仕。后来,清廷屡次差使征召,赖垓托病固辞,家居近20年,寄情山水,诗酒自娱,自撰山楼联:“皎月高悬薜萝夜,苍天长放蕨薇春”,以表心迹。清顺治十八年(1661)农历十月二十日辞世,享年六十九岁。生前著有文集10余卷,皆散失。流传下来的诗篇《重游九仙山》、《登石壶洞》、《飞仙山》等收辑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录三首于后:
重游九仙山
(时适奉旨趣还朝供职)
芙蓉削就貌原尊,嵩岱恒华总第昆。
出岫云霞踪独幻,通天呼吸气难扪。
龙池青色翔风雨,石洞苍斑啸鹤猿。
徒倚危巅胸政荡,可堪书剑动衡门。
登石壶洞二首
(一)
削成绝壁辟鸿蒙,界画河山指顾雄。
林壑岚光浮岫白,海门云气上衣红。
位尊肺柱天倪阙,洞走龙蛇佛。
箫鼓忽从危石度,恍疑钧乐奏崆峒。
(二)
孤亭壶峤势巑岏,壁立东南一柱看。
地俯群峰惟隐雾,天高九月顿生寒。
万年洞壑藏灵怪,八部风云护石坛。
登眺幸同名胜侣,欲从千翼竞飞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