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图文版]
沙县,是历史上闽西北地区贡献最大的“县”,也是最古老的“县”。
沙县简史
沙县之地,原本是越人之地。
《嘉靖沙縣誌》:“縣域 夏啇。扬州之城。周。七閩地。春秋。初夏少康對庶子兼餘於會稽,閩地與焉。傳至無疆。楚㓕之,地屬楚。秦㓕楚,隸閩中。漢初封無疆七世孫無諸,為閩越王,都冶。孝惠立閩越居摇為東海王,都東甌。武帝時,立繇君丑為繇王,立餘善為東越王,後繇王居股殺餘善,降居股為東越侯,遷其民於江淮之間。竄居山谷者,後稍出,自立為縣,因置會稽南部都尉,遥制之。建安初,始分候官之北鄉,置南平縣。即今郡地也。仍屬會稽南郡。三國吳,屬建安。”
在三国吴之前,这个地方都没有形成有效统治。或者归会稽南部都尉“遥制”,或者属“南平”或者属“建安”,但由于开发程度低,当地没有形成县一级的统治。从现有的考古发现,有人类居住,且与当时的文明水平同步。
那什么时候开始称“沙”的呢?
《嘉靖沙縣誌》:“東晋太元四年,改為延平,拆其南鄉,置沙戍。劉宋元嘉中,廢延平,始置沙村縣。隨改為沙縣。尋廢,隸建安。開皇元年,郡廢,隸建、泉州。大業初,屬閩郡。後三年,屬建安。唐武徳初,置後省,入建。永徽六年,復置,隸建。”
印证南北朝时代的志书。
《宋书·州郡志》:“沙村长,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何、徐不注置立。”
这个“沙村长”即沙村县的长官,沙村县的治所在今天福建沙县东面的古县。
也即是说晋太元间,建了一个“沙戍”。“沙”代表地名,“戍”什么意思呢?防守的意思。《管子·地数》:“武王立重泉之戍。”这是作为某个地方的防守外围,而在福建,在古代则是一种军事殖民的行为。
所以当军事哨所在当地开拓完成,军人家眷和平民开始跟进,军营就会进化成村庄,“沙村”这个地名出现了。由于人口和土地以及重要性达标,“沙村县”就被建立起来,并由朝廷正式给了县的编制。同时出于村与县的名字同时在呈报的公文中,显得古怪,正式的名字很快就被提出,“沙县”,村字被省去。
由于南北朝时代,王朝南北对峙,时起时落。往往旧的王朝的政令传达到位,还没有开始执行,新的王朝已经登台。而地方向中央请援请旨,发出时还是旧王朝,到达时已经是新王朝。这种情况对于处于边区拓荒的军人们很不利,他们等于孤悬于外,缺少一个强大的依靠,所以逃亡和融入,时有发生。而朝廷,则时不时取消掉这些地方的建制,将派出的官员召回,有时候军人们回到故乡,有时候则留下当地,运气好时成为当地豪族,运气不好,就消亡了,或者融入当地,不再有文化记忆。
《嘉靖沙縣誌》:“大曆十二年,改隸汀。(开运)三年,置延平軍,仍屬焉。五季朱梁時,王審知據閩,屬延平鎮。王延翰改永平鎮,沙仍屬之。王延政僭位,建州升鎮,復為延平軍制置。元年,改為劒州,拆建之延平、劒浦、富沙三縣屬焉。乾祐元年,屬劉漢。”
从唐代的大历十年(公元775年)到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这171年之间,沙县归属汀州。此后就一直归延平所属,更大归属则在建州,闽国王延政时期将延平改剑州,沙县正式归属。也就是公元946年以后,到1970年前后,这1024年左右的时间里,沙县都是归属延平的。
《嘉靖沙縣誌》:“宋開寶八年,下江南得劒州,以沙為中縣屬之。太平興國四年,因蜀利州路,亦有劒州,乃加南劒,以别之。元仍宋名。至元十五年,升南劒州為路,領沙等五縣。至正末,陳有定據而守之。”
从宋以后一直到现代,沙县的名字与治所都相对稳定,归属也一直在延平即南剑州。以上是大体沙县的简要历史。这个历史中,唯一没有提及的是沙县的分裂历史,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沙县分割疆域的历史,以便倒推原本的沙县的大小。
沙县分裂史
隋唐时代割建宁化
宁化在建县之前,是沙县之地。今天的闽西北在晋代有两个县的建制,一个是新罗县,一个是沙县。新罗县=(现代的)新罗区+漳平+上杭+永定+武平+长汀+连城+清流(灵地赖坊等旧北团区域),而古代沙县=(现代的)沙县+三元+永安+明溪+清流+宁化+大田(部分)。
《永樂大典(巻之七千八百八十九)》:“寧化望縣在州東北一百七十五里。舊爲黄連鎮。以地有黄連洞故名。......《唐志》云:本黄連縣,天寳元年更名。而不言其建於武德。《元和郡縣志》以爲本沙縣地,開元二十三年開山置。而《與地廣記》亦以爲開元二十四年開山置,俱不同。而《唐志》亦不言其初爲黄連縣。時隷以何郡。當考。《元一統志》邑之先曰黄連鎮。在今縣治之東五里。初因其名黄連縣。唐天寳元年。居民羅今紀等。陳請更縣名。邃曰寧化。後唐開光二年。始遷今治。此縣民稠地廣。舊管十有六團。”
无论黄连镇或者黄连县还是宁化县,是否建于武德年间或者开元年间,这个地方在晋代的时候应当都是归属沙县的。因为新罗与沙县,当时设置的逻辑就是为了治理以玳瑁山为中心的南北两大块区域。宁化在沙县的上游,从山河归建的统治逻辑来看,把玳瑁山北宁化所在区域即闽江上游区域划入玳瑁山东北的沙县,是理所当然,而将玳瑁山西的汀江流域和玳瑁山东南九龙江流域划归新罗,也就理所当然。
割建宁化的过程,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所以在史料中表达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清流的建中,沙县划出的土地,就很清楚。
宋代割建清流
我们今天看《临汀志》:“沿革 清流中县。在州东北二百一十里。本长汀、宁化县地。旧有清流驿,在宁化县东麻仓团,溪流回环清泚。宋朝元符元年,提刑王公祖道行郡憩驿,爱其山川,且谓长汀、宁化壤地广袤,官民暌隔,无以戢奸宣惠,奏请分置一县,遂割宁化六团里、长汀二团里置县驿旁,因以名焉。”
这本宋代的汀州方志,只提到了从宁化划出六团,从长汀划出二团,没有提到沙县啊?所以我们查一下更细的宋代清流坊里情况。
《临汀志》:“坊里墟市 清流县 拱辰坊、登俊坊、攀桂坊、进贤坊、龙门坊、凤池坊、朝天坊、仁智坊、朝真坊。乡二:折桂乡,在清流县东,管团保七:郭下团、仓盈团、永德团、梦溪团、罗村团、北团、四保。龙山乡,在清流县南,管里一,归仁里。”
注意,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龙山乡,在清流县南,管里一,归仁里。”
这种一乡管一里在宋代,特征就太明显了。因为乡在唐宋,非常大,基本和现在的一个县差不多的规模。所以我直接怀疑这个龙山乡就是从别的县切下的,但又没给太多,所以只有一个里的大小,里名归仁。是不是呢?求证沙县方志就好。
《嘉靖沙縣誌》:“坊都 宋制為鄉三,曰新昌、翔鵉、龍山,統里八,曰洛陽、感義、化劍、禮賔、歸仁、崇仁、懐思、姜安。”
果然,宋代沙县统有三乡,“新昌、翔鵉、龍山”,统有八里,“洛陽、感義、化劍、禮賔、歸仁、崇仁、懐思、姜安”。
也就是说,龙山乡的归仁里给了清流,而龙山乡剩余部分仍在沙县。有了方向,就很容易还原些地方了。
《嘉靖沙縣誌》:“二十都 分兩團。儀奉團,統圖六,距縣四十里。善硤團,統圖三,距縣七十五里。二十一都,統圖九,距縣四十里有五,元尾歷團。二十二都,統圖七,距縣五十里。二十三都,統圖二,距縣七十里。上二都,俱元忠義上團。二十四都,統圖三,距縣八十里,元忠義下團。已上五都,在縣西南,俱宋歸仁里,統於龍山鄉。”
明代的沙县方志,把归仁里标了出来,显然这是已经割出了很多地方的龙山乡和归仁里,显然已经不是完整的归仁里和龙山乡。但是我们仍然能从中看出从二十都到二十四都,这些地方至少包括了今天永安市和三明三元区的大部。
所以宋代建清流割出部分区域后,就得说到明代的建永安、明溪、大田这三个县。
明代割建明溪、永安、宁洋
割建明溪
《正德歸化縣誌》“归化縣治,古無。原隷汀州府清流縣,為明溪鎮廵檢司。成化六年,本府同知程熙以其地距將沙清宁之交,境民多伉徒難治。具陳廵撫都御史滕昭宜置一縣,以鎮之。乃請於朝制可陞為归化縣,領里七:归上里、归下里(清流分属);柳楊里、下覺里(宁化分属);興善里、中和里(將樂分属);沙陽里(沙縣分属)。”
建立于成化六年的归化县,就是今天的明溪县。看一下她的七个里的构成,会发现除了将乐的两里之外,别的五里,分别是不同时代割出沙县的。宁化部分柳杨里、下觉里唐代割出;清流部分归上里、归下里即归仁里,是宋代割出的;沙阳里,则是这次割出。
其实也可能是全部都是沙县故地,因为将乐划入的那两里,极有可能是从前龙山乡下属的“姜安”,大约是包括今天白莲镇到夏阳乡的大部,这个区域今天还有地名为“将安铺”。当然,由于证明繁琐庞大,不宜改道,容后再证。但能看出,明溪基本由沙县割地而建。
割建永安
《萬曆永安縣誌》:“疆域 永安縣 本析沙二十四都上四保,及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都、三十一、三十二都,共九都,又析尤溪之四十都、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都,共四都,為邑。自嘉靖十六年,析去四十都,設大田,此分割一都之地也。”
从沙县割来的九都,是今天永安的主体部分,就分布于贡川以上沙溪、燕江两岸的这些乡镇、城市。而从尤溪割来部分,则是槐南、青水这些乡镇。而分割给大田的,应当是今天桃源镇部分。
割建宁洋
明代中后期,又从永安割出一些地方建宁洋县。
《萬曆永安縣誌》:“隆慶六年,析二十八都二啚、二十九都一啚、三十都一啚設寧洋。”
大约是今天小陶大陶和西洋镇这些区域。宁洋县在1950年代后取消了建制,县域分归永安和漳平。所以历史上的宁洋,后来的漳平、永安,与沙县也就都有了直接与间接的一些牵绊因果。
民国割建三元
民国29年,一共有三部从周边县域划出。
一是从明溪县划出今天岩前镇的大部。
二是从永安县划出忠山、增坊、星桥、眉山、楼前、发凉峰、西凉、龙安、清溪、小松洋等地。
三是从沙县划出荆西、三元、台江、列东、列西、徐碧、城关、洋溪镇及陈大镇等地。
这三块即是今天三明的三元区的大体范围。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区域中,一二两部分历史上就是沙县划出的,而第三部分则是新近划出。
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现在只是三明市一个区的沙县,历史上却曾生出过诸多县域,比如宁化,比如清流,比如明溪,比如永安,比如宁洋,比如三元。
宁化县域2407.19平方公里,清流县域1806.3平方公里,明溪县域1708.6平方公里,永安县域2942平方公里,三元区县域881平方公里,沙县县域1815.09平方公里,合起来11560.18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三明市2.29万平方公里之中,有一半是从前的沙县旧地。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何宁化清流的九龙溪以下,就称沙溪,一直到沙溪口,如此漫长。又为何可以抛开地理气候因素,三明在沙县建设机场。又为何小小的沙县可以能将他们一县的小吃文化推及全国。又为何叫“铜延平,铁邵武,银建瓯”,这三个州府级别的城市之外,在万山丛中能加入一个“金沙县”。
正是因为超过一千六百年沙县漫长的历史积累,无论是物质的积累还是文化的沉积,这其间沙县从来是闽中、闽北、闽西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更是人文荟萃之所。
“延平枕,贡川蓆,沙县洋娟不用挑。”
久远的沙县,美好的沙县。